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一、导向性原则。
定义: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疏导原则。
定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定义较简单,包含两个关键词,即“尊重”、“严格”。
四、知行统一原则。
这一原则定义需要把握两个关键点,即“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实践锻炼”。
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定义中的关键词“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
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这一原则考查材料题频率最高,考生需要掌握定义,即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德育。
八、因材施教原则。
定义:指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九、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定义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小学德育九大原则:
1、方向性原则
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5、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长善救失原则(又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地统一起来。
8、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9、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灵活施教原则)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二)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其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 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其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
其五、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扩展资料
从德育类型划分的角度来说,德育包括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私德教育即培养学生的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如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关心、诚实、忠诚、敬老爱幼等;
公德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国家与社会生活的道德意识和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如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见义勇为,维护民族尊严和民族团结等;
职业道德教育即培养学生职业生活的道德意识及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如忠于职守、勤恳工作、廉洁奉公、团结合作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