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北京时间7时—9时;
巳时:北京时间9时—11时;
申时:北京时间15时—17时;
酉时:北京时间17时—19时。
干支纪时,是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按照既定方式标记时间。既定方式为把1天分为12个时辰,从晚上23点正开始,从甲子这个干支开始标注第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之后每两个小时接着顺序标注,60组干支不断循环往复。
扩展资料
干支纪时制是中国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六十”这个纯粹的数为周期循环纪时,这个制度既不受天文水平提高、历法改纪的影响,又不因朝代而中断,不因国家分裂而混乱。
中国历史很长,不同时期不同王朝的历法(包括皇朝年号纪年法)变化纷纭,但干支循环却始终不断,各地一致。据考证。2700多年以来,大约100万个日子,干支纪日无一天中断。
所以说,干支纪时制度像一根线把各种历法贯穿在一起,对我国历史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起了重要作用。
庚是十天干之一。古往今来,计时,均不用天干而是用地支。
如:子时、丑时、寅时、卯时等。
而不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来计时。
因此,这个庚时,是无法推断出什么时间的。也就是说,无法知道庚时是几点到几点钟。
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纪时、纪月。地支纪时就是将一日均分为12个时段,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时为现在的23~1时,丑时为1~3时,等等,称为十二时辰。
又称十二支,分别如下: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地支纪月就是把冬至所在的月称为子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等等。地支与十天干顺序相配,组成甲子、乙丑……癸亥,以六十为周期用以纪日、纪年。
计时是用地支的,古时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
子时:23:00----01:00,
丑时:01:00----03:00,
寅时:03:00----05:00,
卯时:05:00----07:00,
辰时:07:00----09:00,
巳时:09:00----11:00,
午时:11:00----13:00,
未时:13:00----15:00,
申时:15:00----17:00,
酉时:17:00----19:00,
戌时:19:00----21:00,
亥时:21:00----23:00。
结合干支纪日,
庚子时是天干为丁、壬的日子的子时(23:00—1:00)。
庚寅时是天干为丙、辛的日子的寅时(3:00—5:00)。
庚辰时是天干为乙、庚的日子的辰时(7:00—9:00)。
庚午时是天干为甲、己的日子的午时(11:00—13:00)。
庚申时是天干为戊、癸的日子的申时(15:00—17:00)。
庚戌时是天干为丁、壬的日子的戌时(1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