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口令四和十如下: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说准四十、十四、四十四,谁来试一试,谁说十四是四十,就打谁十四,谁说四十是细席,就打谁四十。
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是一种民间传统的语言游戏,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韵词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关于绕口令的产生,可以追寻到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古籍中侥幸保存下来的《弹歌》晰竹,续竹,飞土,相传为黄帝时所作。据考证,这是比较接近于原始形态的歌谣,其中已经有了绕口令的基本成分——双声叠韵词。
由此推想,很可能在文字出现以前,绕口令就已经萌动于中国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之中了。随着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的祖先越来越注意汉字字音前后各部分的异同现象,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双声叠韵词。
这些双声叠韵的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缠绕混淆处理好了,又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音韵美。这使得一些人想到寻找规律,练习发音,训练口头表达。于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把一些声韵相同的字组合在一起,故意兜圈子,绕弯子,连续成句子,教儿童念、诵。
其中一些音韵响亮而又拗口、诙谐风趣的句子,不仅儿童喜欢,不少青年人也很喜欢。这样,一个人唱出或几个人唱和,就在人民群众中耳口相传,流传开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又不断修改、加工、充实、完善,使它更近似于一首首幽默诙谐的歌谣,更加妙趣横生。
完整绕口令:
1、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莫把四字说成十,休将十字说成四。若要分清四十和十四,经常练说十和四。
2、四和十,四是四,十是十。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要想说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
3、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这是不同的数字。谁说十四是四十, 或说四十是十四,轻者造成误会,重者耽误大事。
4、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说准四十、十四、四十四,谁来试一试,谁说十四是四十,就打谁十四,谁说四十是细席,就打谁四十。
5、四不是十,四里没十;十不是四,十里有四。十四不是四十,十四里有十有四;四十不是十四,四十有四个十,四十有十个四。如错把四念十、十念四,十四就会变四十,四十就会变十四。
平舌四,翘舌十,时时思,事事试。念准四和十,就能念准十四和四十,念准十四和四十,十四就不会变四十,四十也不会变十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