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属于山西省临汾市。
吉县,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位于山西省西南边隅、临汾市西部,东与蒲县、尧都区接壤,南与乡宁县相连,西邻黄河与陕西省宜川县隔河相望,北与大宁县为邻,总面积1777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5月,吉县辖3个镇、4个乡,县政府驻吉昌镇。
商祖乙时,属耿地。西周,称翟成。民国元年,废州,成为吉县。2000年10月,属临汾市。吉县地处临汾市西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低温、霜冻等。
吉县风景名胜
古迹柿子滩旧石器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乡清水河下游两岸二级阶地上,是中国发现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和内涵最丰富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蔡家川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吉县城西南约10处,总面积40平方千米。
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数十米,流水直泻,形成壶口瀑布—中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壶口瀑布的宽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吉县
不是河南省的,是山西省的。
吉县是临汾市辖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以石头山、金岗岭、姑射山为界,与蒲县、尧都区、乡宁县接壤;西临黄河,与陕西宜川县相望;南以下张尖为界,与乡宁县昌宁镇相接;北以处壑沟为界,与大宁县相临。素有“秦晋通衡”之称。
黄河自北而南流经县西,清水河由东向西注入黄河,北部诸河均属昕水河支流。名胜古迹有黄河壶口瀑布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孔山庙、坤柔圣母庙、挂甲山摩崖造像、柿子滩旧石器遗址等。
吉县在商祖乙时属耿地。西周称翟城,城址在今文城乡一带。春秋时为晋之屈邑,又称北屈,城址在今县城东北10公里麦城村。战国时属魏之屈邑。秦朝时称为河东郡北屈县。西汉时仍沿用秦时旧称。
扩展资料
吉县的历史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直隶州,辖蒲县、乡宁2县。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划乡宁县为平阳府,降吉州为散州。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称吉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吉县解放,隶属晋绥吕梁十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划归西北区晋南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划归晋绥晋南专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吉县
吉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西南边隅,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南端。东以石头山、金岗岭、姑射山为界,与蒲县、尧都区、 乡宁县接壤。西临黄河,与陕西宜川县相望,南以下张尖为界,与乡宁县昌宁镇相接,北以处壑沟为界,与大宁县相临。属暖温带大陆气候。全县国土面积1777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79个行政村。吉县在商祖乙时属耿地。西周称翟城,城址在今文城乡一带。春秋时为晋之屈邑,又称北屈,城址在今县城东北10公里麦城村。吉县素有“秦晋通衡”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