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之:辅助词。
2、“何陋之有”为倒装句、反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之陋”,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3、出处: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第九》)释义:孔子想要住在偏远的地方。有人说:“那里很简陋,怎么办呢?”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何陋之有的“之”是什么意思“何陋之有”是由宾语“何陋”前置,而构成的述宾短语憨关于“之”的词性,学术界有两种解释:一是“之”作助词,无词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一是“之”作代词,复指宾语“何陋”,构成复指短语,并表宾语前置。
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的之是什么意思
《陋室铭》中,
何陋之有?
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
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孔子云何陋之有的之的意思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
何陋之有中的何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倒装句 反过来看就是 有何陋? 所以 何是什么的意思! 补充: 之是个助词 无意义!
何陋之有的“之”是什么意思?
作为助词调整句子主谓结构,无意义
何陋之有的之是什么意思
宾语前置句
正确句式“有何陋”
有什么简陋的呢?“之”的意思:
宾语前置句的标志
何陋之有的“之”是什么意思
何陋之有(应为“有何之陋”)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何陋之有”的“之”是什么意思
作为助词调整句子主谓结构,无意义
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出处:《陋室铭》【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白话释义: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