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其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极大缩短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港珠澳大桥不仅代表了中国桥梁先进水平,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4、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桥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可有效打通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
扩展资料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工建设。2017年7月7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大桥在设计理念、建造技术、施工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标志着我国隧岛桥设计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大桥将于10月24日9时正式通车运营。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东人工岛位于港珠澳大桥水上桥梁和水下隧道的衔接部分,是大桥建设中的关键节点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港珠澳大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
原因:
1、港珠澳大桥的前身是原规划中的伶仃洋大桥。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的陆地运输通道虽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
2、同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线路走向:
港珠澳大桥采用石散石湾至拱北明珠的线位方案,主桥段东起香港新界离岛区大屿山岛西北部散石湾,接香港口岸,经香港水域,沿23DY锚地北侧向西依次经过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经珠海拱北湾东南部,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
扩展资料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意义
政治意义重大。这座桥的政治含义在于它是“一国两制”在实践上的丰硕成果,真正体现了大桥在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的“一国两制”具体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形成。若粤港澳大湾区未实现陆路交通的联通,那就只是“珠三角”的概念,有了这座桥,大湾区就在交通概念上形成了。大桥通车后将形成三地“1小时生活圈”的战略目标,珠三角同城化、一体化的时代即将到来。
改善珠江口两岸经济不均衡现状。增加香港对西岸乃至粤西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这座桥为大湾区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最便捷的、覆盖社会面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整个广东及周边地区的东西便捷通道得以形成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港珠澳大桥
建港珠澳大桥意义是改善珠江口两岸经济不均衡现状。增加香港对西岸乃至粤西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这座桥为大湾区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最便捷的、覆盖社会面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整个广东及周边地区的东西便捷通道得以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前身是原规划中的伶仃洋大桥。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的陆地运输通道虽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
同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