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伉俪”的意思是贤惠的夫妻。
贤伉俪也是指代夫妻,和伉俪的意思基本上没有差别,但是多了一层尊敬的意思,是对别的夫妻配偶的尊称。在古代书信中经常用到,伉俪则是比较口语化的,而贤伉俪更加书面。
伉的意思是对等、匹敌;俪的意思是结缘、配偶。伉俪通常指夫妻双方有一定条件的对等,或者有明显的共同点。比如革命伉俪、文学伉俪等等。
另外,伉俪也大多指原配夫妻或正室夫妻。
扩展资料
相关典故:
《左传》记载,声伯的母亲是鲁宣公的弟媳,但不是明媒正娶,因此鲁宣公的妻子看不上他。她生了声伯之后,就被休了,又改嫁给了齐国的大夫。又生了一男一女之后,老公死了,她生活没了着落,只好回来依靠声伯。
鲁成公时,声伯是卿。他对同母异父的弟妹很好,让弟弟做了大夫,把妹妹嫁给了鲁国大夫施孝叔。
可是不久,晋国的国卿郤犨也看上了他妹妹,就派人来求亲。当时晋国强大而鲁国弱小,声伯不敢不从,只好让妹妹离婚。
他妹妹是个性格鲜明的女子,知道哥哥的难处,虽不情愿,但还是嫁给了郤犨。离家前,她与前夫道别,说:鸟兽都不愿意失去伴侣,你觉得该怎么办?(“鸟兽犹不失俪,子将若何?”)可施孝叔却说:我也不敢得罪晋国,老婆,你赶紧去吧,我还不想死。
谁知道声伯的妹妹实在命硬,给郤犨生了两个儿子之后,郤犨就死了。新一代的孤儿寡母被郤家人送了回来,声伯就想让他们母子回到施孝叔身边。
谁知施孝叔竟是个小人,他出于嫉恨,竟将两个小孩子扔到河里淹死了。声伯的妹妹宁死也不愿再回施家:你既不能保护你的伉俪,又不能抚养别人的孤儿,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样的报应。(“己不能庇其伉俪而亡之,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将何以终?”)
“贤伉俪”的意思是贤惠的夫妻。
一、拼音:xián kàng lì
二、“伉俪”释义:
1、妻子,配偶。
2、谓女子嫁人为妻。
3、谓夫妇。
4、谓结成夫妇。
三、例句:
1、《左传·昭公二年》:“ 晋少姜 卒。公如 晋 ,及 河 , 晋侯 使 士文伯 来辞曰:‘非伉俪也,请君无辱。’”孔颖达 疏:“言 少姜 是妾,非敌身对耦之人也。”
2、《国语·周语中》:“今 陈侯 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淫於 夏氏 。” 韦昭 注:“伉,对也。俪,偶也。”
3、《文选·左思诗之七》:“ 买臣 因采樵,伉俪不安宅。” 张铣 注:“伉俪,谓妻也。”
4、晋书·孙楚传》:“初, 楚 除妇服,作诗以示 济(王济), 济 曰:‘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5、《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那汉道:‘足下休疑,我已别娶浑家,旧日伉俪之盟,不必再题。’”
四、来源:
“伉”本义是匹敌,相当;“俪”本义是配偶。“伉俪”即相匹敌的配偶。由此可知,事业各自有成,生活情趣又相仿的夫妻才能称为“伉俪”。
贤伉俪是古文中对别的夫妻的称谓,“伉”是指对等,“俪”是指配偶,结合起来就是“能够相匹敌的配偶”,所以特指那些有各自事业,而且生活习惯相似的夫妻,最早出自《左传·成公十一年》,也指代女子嫁人。在古代,伉俪是不能随便叫的,这来自于《左传》中的一个典故,当时晋平公最宠爱的小妾少姜死了,鲁昭公来到黄河边悼唁,结果被晋平公辞谢,说少姜“非伉俪也”,也就是不是正室,按礼节是不需要鲁昭公亲自悼唁的,所以在古代,“伉俪”是专指身份匹配的夫妻,不能称呼妾为伉俪。
除此之外,伉俪还被作为动词使用,也就是女子嫁人的意思,在《夜谭随录》中提到“欲求人家兰玉而伉俪之”。在现代,伉俪也是指代夫妻,不过更侧重于夫妻二人都有各自事业上的成就,比如周总理和他的夫人邓颖超,就可以称之为伉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