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灭亡明朝,明朝一共统治了276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明初在外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为边防前线,包括东胜卫、斡难河卫、开平卫、大宁卫等皆为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西拉木伦河一线。
永乐以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致使边境逐渐南移。明中期,随着蒙古复振,北方边境再次内迁,并修建长城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九边重镇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当时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扩展资料:
明代中后期,农产品呈现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商业化趋势。江南广东一大片原来产粮区由于大半甚至八九成都用来生产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而成为粮食进口区,其它一些地方则靠供给粮食成为商品粮食出口区。
长江三角洲一带是当时桑、棉经济作物和手工业最发达的地步,但是粮食有些地区不足,各区域之间经常调剂粮食。但整个区域仍有不足,须由湖北、江西、安徽运入,所谓“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栗”。
一般粮食作物的种植,主要有稻、麦、粟、梁、黍、菽等多种谷类;某些本来可以自给的区域,由于手工业的发展,非农业人口的剧增,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使本地生产粮食不能满足需求,因而每年需从外地输入大量粮食。
不少土地主缙绅也逐步将资金投向工商业,“富者缩资而趋末” ,以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为名号的商帮亦逐渐形成,并在一定地区和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人口转为工商业者的数量急增。
明朝有276年的历史。
明朝历史,包括明朝(1368—1644年)以及南明(1644—1662年)和明郑时期(1662—1683年)的历史。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同年攻克大都推翻元朝。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开创洪武之治。
明神宗中期,完成万历三大征。然而因国本之争,逐渐疏于朝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政治混乱,史称万历怠政。明熹宗时,魏忠贤祸乱朝纲,到明思宗即位后由于政策失误和天灾不断,明朝最终亡于农民军建立的大顺。
1661年,清兵三路攻入云南,永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达收留。后吴三桂攻入缅甸,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继8月12日,莽白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永历帝最后被吴三桂以弓弦绞死,南明亡。
276年历史。(1368年 ―1644年)
自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灭亡明朝,明朝一共统治了276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644年,明思宗自缢于北京煤山,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结束。随后,清朝军队击败大顺军并入主中原。之后明朝宗室在南方重建大明,史称南明,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亡。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时期结束。
明朝建立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四日,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立马氏为皇后,朱标为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设官分职,封赏文武百官,开始了明王朝三百年的统治。
后又派徐达、常遇春率领大军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北伐残元。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明军与元军在中原和西北广大区域内进行的战略决战。
洪武元年,北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大都城下。元顺帝见大势已去,由居庸关逃往上都开平(内蒙古多伦西北)。元大都的陷落,标志着元朝统治的结束,但并不意味着明朝的统一。
元王朝在各地的残存力量和元末起义中建立起来的诸多割据政权,都在威胁着明朝的统治。为此,明太祖称帝后,在进行改革和建设的同时,秣马厉兵,南征北战,经过20年之久,于1388年最终实现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