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朝代,一尺所代表长度不同。
1、在商代,一尺合今十六点九五厘米。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2、在周代,一尺合今二十三点一厘米。
3、在秦时,一尺约为二十三点一厘米。
4、在汉时,一尺大约二十一点三五到二十三点七五厘米。
5、三国时,一尺合今二十四点二厘米。
6、南朝时,一尺约二十五点八厘米。
7、北魏时,一尺合今三十点九厘米。
8、在隋代,一尺合今二十九点六厘米。
9、在唐代,一尺合今三十点七厘米。
10、宋元时,一尺合今三十一点六八厘米。
11、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三十一点一厘米。
古代单位制
我国度量衡历史悠久。据古书记载:自夏代以来,不仅有了度量衡器具,而且还建立了度量衡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度混乱。战国后期,度量衡制度形成了由混乱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秦、隋统一全国后,都采取了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措施。
特别是秦朝建立的度量衡制度,对我国以后各代的度量衡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唐、宋、元、明、清、民国都建有度量衡制度,而晚清和民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极为混乱。民国虽曾颁布《度量衡法》,统一度量衡,但全国度量衡单位制终未统一。
古时候的一尺在不同的朝代是有不同的是有区别的。如在周代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秦汉时期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2厘米。隋朝时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9.6厘米。宋时相当于现在的27.68厘米,明清时期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31.1厘米。古代1尺约合现代23.1厘米。古代身高八尺约合现代184.8厘米.
典籍中明确记载的有:
项羽,身高八尺二寸,就是1.89米。
刘邦,身高七尺八寸,就是1.80米。
韩信,身高八尺五寸,就是1.96米。
此外,有学者研究,最早记载中国人身高的是《灵枢经》。《灵枢经》第十四篇《骨度》中,提到了古人身高:“人长七尺五寸”,并以此身高为标准,给出了古人身体各部分骨骼长度。但在《灵枢经》第十二篇《经水》中,又提到了古人的一个常见身高数据:“八尺之士”,后世小说中常用的“身高八尺”的说法最早即缘于此。
扩展资料
身高八尺的来历。
《战国策》里很有名的一段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他问老婆,我与城北徐公谁美?老婆说,你美。他又问小妾,小妾也说你美。他又问客人,客人也说你美。后来,他见到了徐公,觉得人家比自己美,想了想,老婆偏爱我,小妾惧怕我,客人有求于我。他就拿这一套去劝诫齐威王,让其广纳言路。
邹忌美不美呢?八尺有余。古代人说五尺之童,六尺之孤,七尺就是成年人了。邹忌身高八尺,战国时期,一尺大概是23.1厘米,大约是184CM左右。
如果早生些年,春秋时期一尺才20厘米,身高八尺才160CM。那会儿说一个人身高八尺,放今天就是二等残废了(绝无歧视,小编自嘲而已)。
不过我们经常说七尺男儿,七尺到底是多少呢。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谓七尺男儿无非是在1.7米左右,这和现在的人们的平均身高相差无几。所以说,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7米左右。当然,武大郎身高五尺到底有多高,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