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行标准下,中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在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小康”目标已基本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小康目标内涵不断丰富,小康社会建设持续加强。经过不懈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实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物质基础,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76美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
扩展资料:
加快补短板
一是剩余贫困人口攻坚任务艰巨。截至2020年2月底,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尚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客观存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均位于中西部,贫困人口较为集中,是“短板中的短板”。2019年末,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测算,超过90%的农村贫困人口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仍落后于东部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全面小康”目标已基本实现 须加快补短板
截止2021年3月,小康社会还没有完全建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
各地发展水平有差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的工作也应各有侧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要继续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啃下硬骨头、完成硬任务。
扩展资料:
目标要求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2、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3、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4、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5、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