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星瓢虫是一种益虫,因为主要捕食对象为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等,对人类的庄稼等作物没有伤害,所以被称为益虫。
在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中,对于保持害虫与植物之间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瓢虫有12种,分别是二星瓢虫,四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双七瓢虫,九星瓢虫,十星瓢虫,十一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十四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等。
1、二星瓢虫,益虫。体长4.5-5.3毫米。体周缘卵圆形,头部黑色,复眼内侧各有一个半圆形的黄白色斑。前胸背板黄白色而有一“M”形黑斑,有时黑色部分扩大而成一个大斑。小盾片黑色。鞘翅桔红至黄褐色,每一鞘翅中央各有一个黑色斑。
2、四星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的一种小型甲虫。除少数时间为植食性外,大多数时间都是捕食性,是害虫的天敌。四星瓢虫是农林帮手。
3、六星瓢虫,是一种属于昆虫纲、鞘翅目、瓢虫科、巧瓢虫属的昆虫。六星瓢虫是小型昆虫,体长3.5~4.3mm ,触角短鞭状,前胸背板黑色,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黄色圆形斑。
4、七星瓢虫,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主要受食物和温度的影响。七星瓢虫是迁飞性昆虫,成虫和幼虫的觅食行为属于广域搜索与区域集中搜索行为的转换。
5、双七瓢虫国内主要分布于北京,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甘肃,新疆,江西等省。
6、九星瓢虫头部背侧淡黄褐色,益虫,前胸背板底色淡褐色,具有一对大型黑斑,黑斑大小个体差异大小,翅鞘底色为橙黄色至橙红色,左右各有四枚黑色圆斑,近接合处末端另有一枚横跨两翅的黑色圆斑。成虫出现于春至秋季,在台湾仅分布于兰屿。
7、十星瓢虫,十星瓢虫头部黑色,触角为褐色,体色为黄褐色,每个鞘翅上各有5个椭圆形的黑色斑点。
8、十一星瓢虫和孪斑瓢虫很像。十一星瓢虫鞘翅基色为黄色,每一个鞘翅上各有5个黑色斑点,肩胛的黑斑比较小,而在鞘翅的鞘缝处有个有个较大的黑色的斑点。
9、十二星瓢虫主要分布在台湾,鞘翅前方有4个黑斑,中央的两边偏后。前胸背板的黑斑可达到7个黑斑,前方的2个黑斑向后偏。
10、十三星瓢虫头部为黑色,前缘为黄色,每一个鞘翅上面各有6个黑色黑斑,其中一个黑斑位于鞘缝靠近小盾片处。
11、十四星瓢虫的鞘翅为棕黄色,每一个鞘翅上各有7个奶白色斑点,背面成黑色而富于光色。在每一个翅沿合线有三个及纵列沿外缘并列四个淡黄色纹。
12、二十八星瓢虫,背部有28个黑色斑点,也俗称为花大姐,花媳妇。这种瓢虫是农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瓢虫。
瓢虫是一种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这种昆虫有时因为其会分泌出带有臭味的气体,又被称为臭龟子。全世界有超过5,000种以上的瓢虫,其中450种以上栖息于北美洲。
14星瓢虫,属于捕食性瓢虫;是益虫。主要捕食对象为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等。
瓢虫,按食性分有捕食性和植食性两大类。捕食性瓢虫(益虫)上颚有基齿,表面光滑无毛;口器均为咀嚼式。判断瓢虫的食性必须根据它的口器的构造,不能单单从外表就是背上(鞘翅)有几颗星判断。
植食性瓢虫(害虫)上颚无基齿,表面无光泽,有细毛。如:茄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瓢虫、波氏裂臀瓢虫等为害虫。菌食性瓢虫(益虫)以真菌( 白粉病的菌丝及孢子)为食。如:柯氏素菌瓢虫、十二斑褐菌瓢虫等益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