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其二》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指的是诗人自己。“卷帘人”一说是侍女;一说是词人丈夫;一说她自己. 仔细读过古人的诗和李清照的词,可以明白,“卷帘人”非侍女,也非词人丈夫赵明诚,而是她自己. 就拿唐诗来说,描写卷帘者的基本上都是诗人自己,或者诗歌中的主人公,而且指诗人自己的最多.极少有指侍女或者其他人的。
有诗为证:除了李清照的《如梦令》之外,“卷帘人”还有其他词人多次使用,均应理解为词人自己. 辛弃疾《生查子》:去年燕子来,帘幕深深处.香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 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 王珪《临江仙》:帘外东风吹断梦,卷帘人探春还.一枝疏影动檐间.鸳鸯□瓦冷,霜月堕栏干. 朱涣《虞美人》:卷帘人出身如燕.烛底粉妆明艳.羯鼓初催按六么.无限春娇都上、舞裙腰.画堂深窈亲曾见.宛转楚波如怨.小立花心曲未终.一把柳丝无力、倚东风. 张枢《瑞鹤仙》:卷帘人睡起.放燕子归来,商量春事.风光又能几.减芳菲、都在卖花声里.吟边眼底.被嫩绿、移红换紫.甚等闲、半委东风,半委小桥流水. 另外,对比李清照唐朝韩偓的《懒起》,可以推测《如梦令》也许源于唐朝韩偓《懒起》后半首的诗意,而韩偓《懒起》中完成卷帘动作的人就似乎诗歌中的主人公.那么,“卷帘人”的所指应该也是相同的.再说和李清照同时代的词人词中的“卷帘人”指的都是词人自己,那么惟一李清照指的不是自己,也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