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三国中哪个角色?

exol2023-02-13  18

感谢提问,东汉末年,天下三分, 社会 混乱,英雄辈出,豪杰并起。在众多英雄人物里,我最为欣赏的是曹操。

可能很多人小说家罗贯中的主观思想欺骗,给曹操扣上奸臣,汉贼的帽子。在这里我想替曹操抱不平。 历史 上的曹操究竟是为什么样的人。

有人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我看来,曹操是一个典型创二代致富成功的案例。

曹操按其家事,属于官二代,虽说出生不太好,宦官之后,其父官居至太尉,位居三公,虽说是买来的。但也是干部子弟,起码衣食无忧。少年曹操聪明伶俐,顽皮淘气,恶作剧的事没少干。

青年的曹操被举孝廉,进入仕途,开始其政治生涯,开始曹操是一心报国,即尽人臣之责,仕途步步高升,前途一路没好。

好景不长,东汉末年,政府腐败,民不聊生,卖官鬻爵,各地诸侯佣兵自重,不听指挥。时值爆发黄巾军叛乱,朝廷授命各地诸侯围剿黄巾军,作为爱国主义分子,曹操积极响应号召。最后因剿匪有功,封官济南相,在上任过程中,见识到官场腐败,曹操义正言辞的辞官回乡。可见年轻的曹操也是个正义的贤臣。

不久诸侯内战爆发,曹操被再次启用。这次曹操见识到东汉官场黑暗,朝廷内斗严重,小人当道,不听良言。引祸水于朝廷,致使董卓进京,大祸降临,东汉王朝名存实亡,此时的曹操已经对官场心灰意冷。

见识到 社会 的残酷和政治上的腐败之后,曹操开始独立门户,创立自己门户,实现自己报复。

比起各路英雄,曹操显得势单力薄,力量弱小。这也很正常,处于创业初期,总的需要时间的磨炼。

但曹操作为集团老板他显得格外专业,堪称模范老板。首先他以人为本,重视人才,适才量用。先后吸引众多文臣武将来投奔,可以说迈开创业第一步。

曹操作为老板,慧眼识珠,洞察人心。不光提出 引进人才战略,而且深得人心,知道人才所善长什么,善于安排,管理人才,留住人才,可以说曹操在这放方面是个专家。

曹操远见卓识,目标远大。 作为一个老板,能够带领自己的属下,挑战强者,树立目标,从一个小公司做成大公司,既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实现员工价值。

曹操虽位居高层,却能接受批评,赏罚分明 。这点让人佩服,一般老板都喜欢批评别人,自己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且从来是下属替自己错误买单,而曹操不一样,胸襟宽广,自己犯错也接受惩罚。这点也令属下佩服,集团纪律严明。

曹操正确面对失败,能屈能伸。 虽遭遇过大的失败,曹操能坦然对待,吸取教训,东山再起。在失败面前不是人人都能坚持住,看看 历史 上多少英雄,在失败面前选择逃避,甚至以死谢罪。这种消极的态度。

最后一点最重要,曹操对待人才,从来不吝啬钱财和赏赐。只要是做出大功劳,论功行赏。这点也吸引不少人。

总之,从曹操身上我看到一个优秀企业家的气质,如果曹操出生在当今 社会 ,定能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踏上许昌这片土地,便如走进了三国故事里。魏都宾馆、建安大道、魏武帝广场……在这里,三国余韵浓抹,俯首皆是三国故事, 历史 传说。“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春秋楼----彩塑的是关羽的坐像,关公傍烛拈髯观书,形态逼真。看到那已燃不起来的烛光,我想起了民间传说,关羽要夜读《春秋》,二位皇嫂要做针线,曹操却派人只给他们送去一根蜡烛,企图乱其礼数。关羽大义凛然,抽出宝剑,把蜡烛劈为两半,分开使用。从此,关羽“剑劈蜡烛”的故事就传为佳话。清代乾隆年间,许昌州官曾题诗赞颂关羽美德:秉烛中宵暂避嫌,宅分两院亦从权。依曹不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川。

然而让我震撼的,是“关羽诗竹碑”。关羽在曹营,一心想着刘备,就画了一幅竹子图,挂在春秋楼内,表示他的忠贞。乍看,一株株的竹子,临风摇曳,再看,竹叶的交叉疏密,都像是着意安排的,仔细看,飘洒的竹叶竟组成了一个个的文字,顺着竹势念下去,是一首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谢。”有人说,当时的曹操未看出此诗,我想足智多谋的曹操肯定看出来了,人们只看到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义,却没有看到曹操爱惜人才的博大胸怀。

在许昌,三国遗迹虽多,更有许多三国人物需要你亲自了解。

我最喜欢三国中曹操这个角色,下面听我说。

麻花的故事,分享麻花心目中三国NO.1。

三国时期可以说是我国 历史 上最群星璀璨的时期之一。 历史 记载的英雄人物就超过三位数。但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甚至是几个自己喜爱的英雄,麻花也不例外。这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麻花最喜爱的三国文臣武将。

乱世武将先,这里麻花就先说武将吧。

张辽,张文远。中国一直以来都以一个传统美德,那就是忠义。说到忠义,三国时期能配得上这两个字的英雄还是很多的,那么为什么麻花偏偏就喜欢张辽呢,且听过麻花慢慢道来。

我们都知道张辽跟着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曹老板都混过,那为什么还说他忠义呢。

这就要说说不管是丁原还是董卓、何进之流都可以说是代表着中央的,所以张辽忠的还是汉室和中央,董卓上台后张辽也发现了董卓的野心,所以在董卓被吕布杀了之后张辽就跟着吕布混了。虽然如此,但张辽在吕布军中其实是相对独立的,吕布基本上叫不动张辽。

吕布兵败曹老板之后,张辽也发现了汉室可能真的已经名存实亡了,他虽然知道曹老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明面上曹老板此时是代表着汉室的,就连智多近妖的荀彧都被曹老板忽悠了跟着打天下何况是张辽一届武将。而且曹老板确实也是张辽心目中的雄主,具有匡夫汉室或者是解救人民于水火的能力,良禽择木而栖,张辽也不是迂腐之人。归顺曹操以后,张辽也用了自己的一生来报答曹老板的知遇之恩。

说完了张辽的人品,我们再来说说张辽的战斗力。合肥之战,绝对是张辽的封神战役。经此一役,张辽名震天下,800将士大破东吴10万大军,让整个东吴的文武百官闻风丧胆,差点还把孙总活捉了。自此,在东吴民间就流传着“张辽止啼”的传说。

说完张辽封神战役后麻花必须要说说张辽其实也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在官渡之战后,曹老板派遣张辽讨伐袁尚,袁尚迫于曹军势大,便联合乌桓。张辽大破乌桓军队镇斩乌桓首领塌顿,使得我国边境多年不受外敌侵扰。

当然,张辽的成就远大于此。限于篇幅的原因,麻花就不多作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

说到谋士,在三国这样一个乱世,谋士的数量一点也不比武将少,而且起到的作用一点不比武将差。下面麻花就来分享下麻花心目中的三国第一谋士。

贾栩,贾文和。有着三国第一毒士之称,意思就是贾栩的计谋基本上都是将整个区域或是很多人都牵扯进去,导致计谋的效果影响太大,或者说是不太好。但不能否认的是贾栩绝对是三国时期最有智慧的人。

所谓谋士,再谋人和谋事之前先谋己,说白了,不管做啥事都得先考虑好自己,贾栩绝对是谋己的最高境界,在三国这样的乱世,他能坐做到终老就可以看的出来,而且活了76岁。

在乱世,想要有一番作为首先就是得活下去,然后才是建不世之功。纵观贾文和一生,很懂得察言观色,当然,这是作为谋士的基本功每一个优秀的谋士放到今天来绝对是大心理学家,贾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设计差点弄死了曹老板,最后还能在曹老板帐下混的风生水起,这其中有曹老板的人格魅力,但肯定也有贾文和的运筹帷幄,最后官拜太尉。

要说谋士,那肯定得说说他的计谋,奇策百出,算无遗策就是对贾文和最好的评价。上面说到的贾文和献计张绣诈降曹老板,利用曹老板的特殊癖好(感兴趣的朋友自行查阅),斩杀了曹老板的爱将典韦,差点连老板自己都没走掉。这是贾栩和曹操第二次交锋了。

在此之前曹老板就率兵攻能打过张绣,不过因为后院起火不得不撤兵回援,但曹老板也不是泛泛之辈,知道张绣肯定会追击,就有所防备。贾栩劝告张绣不能追击,但张绣不停,兵败而回,脚跟还没站稳贾栩又让张绣再次追击。张绣这次听从了贾栩的话,果然大胜而回。这其中的道道很多小伙伴都明白,麻花这里就不赘述了。

贾栩还献计官渡,大破袁绍,离间马超、韩遂,助曹老板平定关中。最重要的还是贾栩的眼光,政治站队的本事那叫一个令人佩服,当然这其中肯定也有贾栩自己的操作。曹丕接任老板位置就是最好的证明。证明了贾栩的眼光,同时也证实了自己的实力。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英雄,关羽、赵云、诸葛亮,或是周瑜、甘宁、太史慈,又或是郭嘉、荀彧、双夏侯。每一个都是我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栋梁。

注:以上回答为麻花远传,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前喜欢诸葛亮,认为他足智多谋。后来喜欢曹操,崇拜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豁达。也喜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抱负。出身 社会 后,身上的逆鳞早已被现实磨平。最后却发现司马懿才是真正的赢家。平时不显山露水,最后却成了三国摘果实的人,虽然诸葛亮足智多谋,曹操一世枭雄。但最后还是输了。在如今这个 社会 ,人家不会看你努力的过程,只会看你的结果。你平时再怎么努力,在怎么伟大,到最后没有取得胜利和成功,也是惘然。充其量感动了自己,可在别人眼里你始终就是说一个loser!

刘备啊。

我这一想,假如我生在三国,大概率是水淹七军里的七军,火烧赤壁里的一个无名小卒,更大可能是个在东汉末年动荡动荡一生,平均年龄40没到就gg的平头百姓。

因为投胎是个技术活,我不可能上来就是四世三公的袁家杨家,也不会是曹家夏侯家的公子哥,生在孙坚家也不太可能。

所以说,我虽然我觉得曹孟德霸气外漏,孙策少年豪杰,袁绍意气风发,但我喜欢不起来啊,我成不了他们啊。

再者很多事也看天赋,不是妄自菲薄,我估计我顶多也就是一个县官的水平,虽然我也喜欢郭奉孝、卧龙凤雏这样的奇才,但是我明白我也成不了这样的人啊。

而且像是孔明关羽这样的人,比起什么才干,他们这么被后世王朝宣传是因为他们够忠心,符合封建王朝忠君思想宣传,我一新时代青年还用忠心于谁嘛?忠于国家就完事了啊。

所以说喜欢刘备啊,这位爷是不是汉室宗亲都两说,更何况,他就是皇家之后,估计他老家那块一半都是皇家之后,也不值钱,比不得刘璋刘虞刘表,想想明末朱元璋后人有多少万?

刘备白手起家,一点点创业,在曹操、吕布等人面前一败再败,也是百折不挠,都四十多了,放那个时代都是老夫了,寄人篱下,连块自己的地盘都没有,还不放弃,硬是请了孔明出山再起,这是什么精神啊?

我不是说每个人都能成为刘备,我是说,我很喜欢这个人物,他起码和朱元璋有一样的作用:告诉我们平头百姓足够努力也是能有一番作为的,是吧?

1.有政治见识深远而正确。

最开始董卓占领帝都洛阳,曹操就知道只有刺杀董卓并且是他自己去刺杀才行,无论成功与否,将打响他自己政治生涯的第一炮。刺杀失败后,逃到陈留招兵买马,等待时机。后来袁绍召集18路诸侯讨伐董卓,曹操知道自己要去且必须去,首先他已然算是一路诸侯,其次讨伐国贼董卓人人有责。

看到各路诸侯各怀异心,知道成不了事果断放弃。董卓被吕布所杀后,曹操从李傕,郭汜手中迎回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占领政治高度,名正言顺。

曹操还会利用政治手腕掌控人心,譬如践田割发、得敌人部下死力、不计较与袁绍通书等,他还知道维持一个平衡,在该杀的时候绝不为小仁而去大义,具备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条件和综合素质。

2、有很强的知人识人能力。

在动乱的三国时期,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才放首位,不论德行。他用人有四大特点:第一: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第二:推诚取信,用人不疑。第三: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第四:虚怀若谷,见贤思齐。有了雄厚的人才,还怕江山不定?

3、曹操有过人的胆识、魄力、谋略和才学。

著名的《短歌行》,介绍了自己一生,诗中描述了曹操一生中各种 情感 ,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平定天下的雄心壮志。曹操一生生活节俭,家产还不及曹洪,当然他心系天下,天下都是他的了,还在乎家产,这是何等气魄!

4、曹操也是有缺点的,这样反而让他的形象更真实。

我最喜欢三国中的孙权。因为他管理人材思想多元化,注意培育用人材,所以吴国人材不断。不像蜀国,诸葛亮去世后竟无人可用!作为管理者,不能什么事都由一个人决策,这种现象不正常。应该群策群力,才会发现各种人材,使国家经久不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英雄辈出,群雄逐鹿。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煮酒论英雄、千里走单骑、大战长土坡、周瑜打黄盖,三顾茅芦,草船借箭,周郎才尽,七擒七纵,华容道,落凤坡,空城计等等,人物众多,情节感人。

要最喜欢的还是关羽关云长,武艺超群,勇冠全军,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身在曹营心在汉丶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丶刮骨疗毒丶座阵荆州、败走麦城,尽人皆知。东吴吕蒙偷袭荆州,关羽退至麦城,率十余骑,出逃至临沮,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喜欢赵云,也许跟我的性格有关,跟赵云的行事做人有关。

赵云,在刘备兵少将乏的时候跟了他,为刘备出生入死,忠心耿耿。有一次,为了营救阿斗,在曹操的千军万马当中,血染战袍,杀了个三进三出,救出了阿斗 。

赵云,做人低调,做事认真负责,每次军事上分配他任务 ,都能完成的很漂亮,不居功自傲,体恤兵卒,是一位常胜将军。也是为数不多,在战场上征战了一辈子,能够善始善终的一位将军。

现实生活中,公司老板,企业老总,应该都会重用像赵云一样的人才,这样的人,忠心耿耿,大公无私,脚踏实地,能处理好公司里的一切事务,能带领团队勇往直前,战胜困难,取得节节胜利。

喜欢一个人,应该都是有理由的,这些理由,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藏(今甘肃武威)人。生于一四七年,卒于二二三年八月十一日。东汉末至三国曹魏初,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

        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的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有张良、陈平一样的智谋。

        贾诩早年被察举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时,遭遇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抓。贾诩对氐人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会用重金来赎。当时太尉段颎,久为边将,威震西土。贾诩一面假称段颎的外孙,吓唬氐人。另一面告知对方家里很有钱,会用重金来赎,引诱氐人,保全自己。氐人果然没有伤害他,还与他盟誓,送他回家。而其余人都被杀。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贾诩能够拯救自己,而他人都死于非命,体现出贾诩不同凡响的智慧。

        董卓进抵洛阳,女婿牛辅驻军陕西,贾诩在牛辅军中。司徒王允以养女貂蝉为美人计,先许吕布,再献董卓。两人相争,结果吕布杀死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带领部下逃至陕西,派人到长安上表,请求赦免。王允说:董卓专权乱政,皆因此四人相助,今虽大赦天下,此四人不能赦。傕说: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吧。贾诩说:各位将军若放弃军队,单独行动,则一个小小的亭长,就可以把你绑起来,献于朝廷,任人宰杀。不如召集陕西军,并本部兵马杀入长安,为董卓报仇。事成,奉朝廷以正天下;失败,再遣散军队,各自逃生不迟。李傕、郭汜等将领觉得贾诩之言有理,召集十余万兵马,分作四队,杀奔长安而去。结果王允被杀,吕布逃走。李傕、郭汜执掌朝政大权,汉献帝被控制。

        一日,有人报告西凉太守马腾,并州剌史韩遂二将,引军十余万,杀奔长安而来。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得知消息,商量对策。贾诩说:二军远来,只宜深沟高垒,坚守以拒,不过百日,彼兵粮尽,必将自退。然后引兵追击,二将可擒矣。李蒙、王方不以为然,说:此非好计,愿领精兵万人,力斩马腾、韩遂之头,献于麾下。贾诩说:今若即战,必当失败。李蒙、王方齐声说:若吾二人败,情愿斩首;若吾二人胜,公亦当输首级与我。贾诩见李蒙、王方不听劝阻,回头对李催、郭汜说:长安西二百里盩厔山,道路险峻,可派张济、樊稠两将军屯兵于此,坚壁守之。让李蒙、王方引兵去战马腾、韩遂。李傕、郭汜听从贾诩之言,点一万五千人马与李蒙、王方。二人欣喜而去,离长安二百八十里处下塞。

        李蒙、王方果然战败,二人被杀。李傕、郭汜觉得贾诩确有先见之明,更重视他的计谋,坚守关防,任由敌方搦战,并不出迎。果然马腾、韩遂军不及两月,粮草俱乏。三个内应也被李傕、郭汜发现,尽皆斩首。马腾、韩遂只得拔塞退军。李傕、郭汜令张济引军追马腾,樊稠引兵追韩遂。樊稠与韩遂同乡,于是放走韩遂。李傕侄子李别目睹这一情况,回报其叔。李傕大怒,欲兴兵伐稠。贾栩说:现在人心不安,频动干戈,自相杀戮,深为不妥。不如设宴,请张济、樊稠庆功,就席间擒斩樊稠,毫不费力。李催听了大喜,按计而行,结果樊稠人头落地。他的兵马拨给张济管领。李傕、郭汜战胜西凉兵后,张狂跋扈,各路诸侯不敢干预他们的作为。贾诩屡劝他们结纳贤豪,安抚百姓,他们完全不听。于是,贾诩离去,投奔他处。

        贾诩在李傕、郭汜身边,三次设计,都大获成功,其智慧,常人难望其项背。

        张济死后,他的侄子张绣接管军队,用贾诩为谋士,张绣接连刘表,驻兵宛城,其时汉献帝被曹操挟持。张绣欲兴兵讨伐曹操,夺回汉献帝。曹操大怒,领兵十五万,分三路,亲讨张绣。贾诩劝张绣:曹兵势大,不可与敌,不如举众投降。张绣同意,派贾诩至操寨,说投降之事。曹操见贾诩对答如流,机敏异常,十分喜爱,想纳为谋士。 贾诩说:我过去跟随李傕,得罪天下人。今在张绣帐下,他对我言听计从,不忍舍去。于是,回到张锈营中。第二天,领张绣来见曹操。曹操对他们甚为友好。

        曹操听说张济之妻邹氏,容颜美丽,派人抢来,同眠共枕。家人密报张绣。张绣异常愤怒,说:操贼辱我太甚!便与贾诩商量对策,贾诩说:此事不可泄露,来日秘密设伏,等曹操出帐议事,袭击他。张绣用贾诩计谋,突击曹军。曹操险些丧命,他的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都死于这场战斗。曹操悲痛异常。

        曹操吃了张绣大亏,势必报仇。张绣在南阳城里,闭门坚守。曹操围城攻打。由于城壕宽阔,水势又深,急难攻下。曹操骑马绕城观察三日,传令军士于西门角上,堆积柴薪,会集诸将,佯装在此攻城。贾诩见操军如此,对张绣说:我知曹操意图,可以将计就计。我在城上见曹操绕城察看三日,他发现东城南角,砖土颜色新旧不等,障碍物多半毁坏,准备从这里攻城,却故意屯兵西北角,佯做攻城状,诈为声势,欲哄我撤兵守西北,他们却乘夜黑,爬东南角攻进城里。张绣说:那怎么办?贾诩说:这简单,来日令精壮之兵,饱食轻装,尽藏于东南房屋内,而让百姓假扮军士,佯守西北。夜间让他们在东南角上爬城,等他们进城后,一声炮响,伏兵齐出,必擒曹操。张绣大喜,按计而行。探马报告曹操:张绣尽调兵守西北角,东南甚空虚。曹操说:中吾计矣。便命军中密备爬墙器具。日间引军攻打西北角,至二更时分,却领精兵于东南角上爬过城壕,砍开障碍物。城中全无动静,众军一齐拥入。突然一声炮响,伏兵四起。曹军急退。背后,张绣亲驱勇壮杀来。曹军大败,退出城外,奔走数十里。张绣直杀至天明,方收军入城。曹操计点败军,折兵五万余人,失去辎重无数。

        张绣再用贾诩计谋,第二次打败曹操,使曹操又一次遭受惨痛损失。曹操本是军事家,阴谋家。贾诩却两次用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曹操,可见其军事谋略,远胜曹操及曹操手下谋臣。

        曹操得知袁绍欲兴兵进犯许都,立即回兵。张绣要追击。贾诩说:不可追,追之必败。张绣不听,和刘表引军万余,追击曹军。行十余里,赶上曹军后队。曹军奋力接战,张绣、刘表两军大败而回。张绣对贾诩说:不用公言,果有此败。贾诩说:现在整兵再追。张绣、刘表甚是不解,问:今已败,怎可再追?贾诩说:今番追去,必获大胜,如其不然,请斩吾首。张绣引一军追去,操军果然大败。

        刘表十分惊讶,问贾诩:前以精兵追退兵,公曰必败;后以败师追胜兵,公日必克。结果都应验,这是怎么回事?愿明公赐教。贾诩说:这事简单,将军虽善于用兵,但不是曹操敌手。曹军虽败,必有劲将殿后,以防追兵。我军虽锐,但不是他们的对手,所以知道必败。曹操急于退兵,一定是许都有事,打败追兵,必轻车速回,不再准备。我军乘其不备,当然获胜。刘表、张绣钦佩不已。

        后来,曹操派刘晔到襄城招安张绣。贾诩带刘晔见张绣,陈说此事。正商议间,忽报袁绍也派使者来到,使者呈上书信。张绣打开一看,也是招安。贾诩问来使:近日袁绍兴兵破曹,胜负如何?来使说:现在隆冬腊月,权且罢兵。因张将军与刘表有国士之风,所以袁绍派我来结盟二位将军。贾诩大笑,说:你回去告诉袁绍,兄弟不能相容,岂能容天下国士!然后当面扯碎书信,叱退来使。

        张绣说:现在袁强曹弱,你毁书叱使。袁绍若来,如之奈何?

        贾诩说:降操。

        张绣说:我前与曹操有仇,他岂能相容?

        贾诩说:从操,其便有三:曹公奉天子明诏,征伐天下,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操虽弱,得我必喜,宜从二也。曹公王霸之志,必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宜从三也。愿将军勿疑。

        张绣从其言,请刘哗相见。晔盛称操德,说:丞相若记旧怨,安肯使某来结好将军?

        张绣大喜,即同贾诩等赴许都投降。绣见操,拜于阶下。操忙扶起,执其手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于是,封张绣为扬武将军,封贾诩为执金吾。

        关键时刻,贾诩劝张绣弃绍从操,是大智大勇的体现。后来,曹操在官渡以七万兵马打败袁绍七十万军。袁绍立次子继嗣,造成兄弟相残,家族毁灭。可见贾诩看人料事,眼光毒辣,三国第一“毒士”名不虚传!曹操招降张绣,其主要目标是纳贾诩于帐下。

        袁绍举七十万大军,欲剿灭曹操,围曹军于官渡。曹操兵少粮尽,处境险恶,问计于贾诩。贾诩说: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一定能找到机会,战胜袁绍。贾诩的话,大大激励了曹操必胜的信念。其后,果真大败袁绍,占据袁绍管辖的广阔地区,极大增强了自己的势力。

        建安十三年,曹操破荆州,欲顺江东下,消灭东吴。贾诩劝谏说:明公昔破袁绍,今收汉南,威名远扬,军势大增。若以旧楚之丰饶,养吏士,抚百姓,使民安居乐业,则可不劳师动众,而让江东臣服。曹操不听,结果惨遭赤壁之败,险些丧命。

        曹操以马超、韩遂战于渭南,急难攻破。韩遂派杨秋为使,往曹寨下书求和。曹操说:你先回去,我过些日子派人回话。杨秋辞去。贾诩入见曹操,问:丞相作何打算?曹操反问:你意如何?贾诩说:兵不厌诈,可伪许之。然后用反间计,令韩、马相疑,则一鼓可破也。曹操抚掌大笑,说:天下高见,多有相合,文和之谋,正合吾心。于是遣人回书,曰:待我徐徐退兵,还汝河西之地。曹军与韩遂军阵前对峙,曹操派人过阵,对韩遂说:丞相谨请韩将军会话。韩遂出阵,与曹操来至阵中,两人马头相交,各按辔对语。曹操对韩遂只提过往旧事,不叙军情,相谈甚欢,约一个时辰,方各自回营。马超知道这事,来问韩遂:今日曹操阵前所言何事?韩遂说:只言京师旧事。马超说:没提军务吗?韩遂说:曹操不言,我岂能独言。马超心疑,不言而退。

        曹操回到寨中,对贾诩说:你知道我和韩遂说了些什么吗?贾诩说:你说话意图虽然巧妙,但还不足以离间二人。我有一策,令韩、马自相仇杀。操问其计。贾诩说:马超乃一勇夫,不识机密。丞相亲作一书,单与韩遂,中间故意朦胧字样,于要害处,自行涂抹改易,然后密封送与韩遂。并让马超知道此事,马超必索书看。见上面要紧处,尽皆涂改,只猜是韩遂唯恐马超知机密事,自行改易。而且正合单骑会语之疑。疑则生乱。这样一定能达到离间他们的目的。曹操大喜,说:此计大妙!于是,依计而行。结果马超、韩家果真打起来,韩遂被马超剁去左手,幸得五将相救,才保住性命。后韩遂领本部兵马投降曹操。而马超只剩三十余骑,拼死逃脱。

        曹操年事已高,曹丕为五官将,曹植才名鼎盛。兄弟俩暗中争夺太子位。曹丕派人问计于贾诩,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贾诩告诫:愿将军崇尚德度,体验士卒之业,百姓之苦,朝夕勤勉工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曹丕依贾诩之言,深自砥砺,顺父志,爱士民,积人望。

曹丕为长子,曹植才高。曹操拿不定主意,立谁为太子。一次,曹操屏退左右,问贾诩:谁可继嗣?贾诩默然不语。曹操问: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贾诩说:适有所思,故不即对。曹操问:何思?贾诩说: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之事。曹操如梦方醒,大笑而去,于是,选定曹丕为太子。贾诩对答既巧妙又有力,他不直接说谁可继位,避免日后兄弟相争,因得罪一方,而惹祸上身。但又正告曹操,舍长立次,可能带来毁灭性后果。正如袁绍、刘表两人都因立次子继位,导致兄弟相残,乃至家毁人亡。贾诩一语点醒曹操,曹操当然不希望自己后人及家业出现如此惨状,于是,打定主意立长子曹丕为太子。

        贾诩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曹操疑心重,阴险毒辣。他不是曹操旧臣,怕机深祸深,闭门自守,不与外人交往。曹操不问,从不多言。儿女嫁娶,不结高门。所以在曹操眼皮底下,一家人安然无恙。

        曹操死,曹丕即位。为报答贾诩之恩,封他为太尉,晋爵魏乡侯。封他小儿子贾访为列候,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曹丕问贾诩:我想一统天下,先伐吴还是伐蜀?贾诩说:征伐者,重用兵。立国固本者,以德化人。陛下受汉帝禅让,统帅疆土。若以德安天下,待吴、蜀生变,再行讨伐,则易平定。吴、蜀虽然国小,但有山川之险,一时难以攻克。刘备雄才大略,诸葛亮善于治国。孙权明虚实,陆议深知兵法。他们据守险要,易守难攻。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用将,故举无遗策。臣察群臣,无刘备、孙权对手。虽以天威临之,未有万全之势。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

        文帝不听,后来在江陵发动进攻,遭到失败,士卒死伤无数,损失惨痛。

        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76岁。谥号为肃,配享魏文帝庙庭。《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贾诩一生,做了几个首领的谋士,他的计谋,只要被采纳,无一失败,都大获成功。而曹操、曹丕各一次未听他的忠言,都遭惨败。他的战争智慧,在三国众多谋士里,可谓首屈一指。

        三国时期,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生存环境极为险恶,人均寿命不足40。贾诩活到76岁,是三国时期,所有重要人物里,寿命最高者。家人也平平安安,未受任何冲击。他的生存智慧,同样达到至高境界。

                      2021年5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553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