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论忠诚

聚客2022-06-06  35

“忠奸”问题是古代大臣做官的首要问题。当他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开始接受“忠奸”价值观的教育。父母和老师会告诉他们要忠诚,不要奸诈。甚至还有非常极端的例子。岳飞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叫他不要违背自己的信仰,做一辈子忠臣。

(婆婆纹身)

皇帝起用大臣,首先考虑的不是能力,而是“忠奸”。如果皇帝认为一个大臣是“忠臣”,就非常信任他。如果皇帝认为一个大臣是“汉奸”,一定会排斥他。

史官在撰写历史、评价历史人物时,也会以“忠奸”作为评价这个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历史人物被放入不同的序列。比如《史记》《酷吏列传》里面的人物,基本上都被认为是奸臣。搞笑传记中的人物是作为“硬忠臣”存在的。

既然“忠奸”这个问题如此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忠臣,什么是奸臣?

“忠奸”这个问题在古代确实很重要,但从来没有一个标准,一直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

比如岳飞。无论是历史评价还是民间评价,他都是绝对的忠臣。然而,宋高宗皇帝认为他是一个叛徒,杀了他。反过来说,秦桧也是公认的奸臣,但宋高宗认为他是忠臣,很重视他,并赋予他“独一无二”的地位。

比如小沈阳。我们都知道他是奸臣,嘉庆认为他是奸臣,乾隆认为他是忠臣。即使乾隆知道小沈阳是一个腐败的人,他仍然认为小沈阳是一个忠臣,不会惩罚他。

比如袁崇焕,无论是崇祯皇帝还是普通百姓,都认为他是奸臣。但在后来的历史中,他被视为忠臣和民族英雄。

(袁崇焕剧照)

然而这些大臣们最终还是在历史上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评价。但是,历史上也有一些大臣一直争论不休。直到今天,还不能确定他们是忠臣还是奸臣。如霍光、曹操等人。霍光和曹操在朝廷掌管国家大事,对朝廷的一切事务都有最后的决定权。按理说,他们是奸臣。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和皇室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似乎应该重新做忠臣。那么,他们是忠臣还是奸臣?至今仍无定论,变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样的局面。

但是,我们知道,历史不能改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不是正确的历史学习方式。“忠奸”应该有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什么呢?

第一个标准:忠于皇帝。

这也是古代最公认的标准。这里的皇帝,当然可以引申得更广,这句话就变成了:你是否忠于你的主人。

例如尉迟敬德和徐茂公。李世民认为他们是忠诚的臣民。当他们在别人手下时,李世民试图向他们求爱。他们知道他们现在的主人不是民主派,但他们不愿意翻脸,仍然为之奋斗。后来,他们的主人被杀后,他们去了李世民。李世民认为,这样的人被称为“纯臣”,这也是最忠诚的表现。

按照这个标准,《三国演义》把黄忠塑造成忠臣,把魏延塑造成奸臣。

但是,这个标准其实并不好用。因为我们前面说过,像秦桧和小沈阳这样的人忠于他们的主人,但是我们认为他们是奸臣。所以,把忠于皇帝的人视为忠臣,显然是不准确的。

(小沈阳剧照)

第二个标准:对国家的忠诚。

在古代帝国社会,家和国家实际上是连在一起的。皇族代表国家,有皇族就有国家。

然而,有时皇室和国家是分离的。比如岳飞,宋高宗认为他欺骗了皇室和自己。但岳飞认为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复辟国家,是一个忠臣。在“精忠报国”的背面,就隐含着这样深刻的含义。就拿曹操来说吧。他确实挟持了汉献帝。对于汉献帝来说,一定是不忠。但曹操的努力都是为了国家的统一。他是国家的忠臣。

和皇家国家,加在一起是最好的。但是,当皇族脱离了国家,作为忠臣,就应该选择国家。

第三个标准:对人民忠诚。

如果皇帝乱了,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可能选择“谏死,谏死”这样的忠臣。但有一些愚蠢的忠诚,对国家和人民毫无帮助。在古代,最重要的忠臣其实是一心为民的人,这应该是最高层次的忠臣。

然而,这种最高水平有时也是最有争议的。例如,反叛隋朝并建立唐朝的李媛莉世民给人民带来了和平与安宁。他们是忠臣吗?例如,在周文王的周武王,他们用四个总督推翻了混乱的商纣王,给人民带来了幸福。他们是忠臣吗?

可见,忠臣的标准虽然是确定的,但永远还是有争议的。

(参考:中国通史)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54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