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提出开议院,主张以君主立宪制度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旨在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戊戌变法虽未达到政治改良的目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发展了资本主义。
第三,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西学,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纲常伦理,大大突破了封建主义思想的束缚,提高了社会的民主意识。中国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是在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史学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开始影响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方向。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从政治上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激起了民众对清政府的愤恨,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推动清政府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逃往西安,这给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实权派惨痛的教训,签订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废科举,建学堂,办工厂,改革法制,排大臣出洋考察。这其中很多政策已经超过了当年戊戌变法的内容,但从政策中可以看出,戊戌变法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激起民众对清政府的愤恨:戊戌变法失败后,很多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都转变成了革命党人。这也是清政府失去民心的一个象征,推动了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
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只敢讲民权,承认人民有参与管理政治的权利,但是不敢讲民主。但戊戌变法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发展起来了。更多年轻人选择出国留学,把先进的思想带回中国,中国的思想变的更为活跃。
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戊戌变法之后,国内出现了办学热,创办了新式报刊热。在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曾对人民进行“启蒙”,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白话文等却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受提倡。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1、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2、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