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名恭,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隋末从军,以武艺高强和勇敢著称,授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与宋金刚同为割据者刘武周部将。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与金刚战于柏壁(在今新绛县西南),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世民遣人说之,敬德与寻相(刘武周总管)举城降。世民大悦,以敬德为右一府统军,从击割据者王世充。
次年九月,寻相叛走,诸将疑敬德,囚之军中。行台左仆射屈突通言于世民曰:“敬德骁勇绝伦,今既囚之,心必怨望,留之恐为后患,不如遂杀之。”世民曰:“敬德若叛,岂在寻相之后邪!”即命释之,引入卧内,赐以金,曰:“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是日,世民巡阵,世充率步骑万余突至,围之世充骁将单雄信直指世民,敬德跃马大呼,挺槊(长矛)横刺,护世民突出重围,复率骑兵,冲入敌阵,世充大败,仅以身免。世民谓敬德曰:“公何相报之速也!”自是宠遇日隆。
敬德善避槊,每单骑入敌阵,敌多槊刺之,终莫能伤,还能夺敌槊反刺之。齐王李元吉(世民弟)素以善使槊而自负,闻敬德能,请与之较量。及与敬德对阵,元吉屡刺之,终不能中。世民问敬德曰:“夺槊与避槊,孰难?”敬德曰:“夺槊难。”乃命敬德夺槊,元吉操槊跃马,志在刺之,须臾之间,敬德三夺其槊。元吉虽当面叹异,而内心实耻之。
敬德勇敢机智。四年(公元621年)三月,建德军于板渚(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东北),世民与敬德数骑前往挑战。世民谓敬德曰:“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直至建德营,大呼“我秦王也!”引弓射之,毙其一将。建德军中大惊,出五六千骑追之,从者皆恐惧失色。世民令曰:“汝弟(意为但)前行,吾自与敬德为殿。”世民射杀数人,敬德杀十余人,追者不敢复前。五月,王世充兄子王琬(使于建德军中),乘隋炀帝所骑骢马(青白色马),铠甲甚鲜,常出军前以夸众。世民曰:“真良马也。”敬德请往取之。世民急止之,曰:“岂可以一马丧猛士。”敬德不从,率二骑,直入其阵,擒琬、引马而归,敌无敢当者。是月,建德被俘,继被斩,其故将皆惊惧不安,乃推故汉东公刘黑闼为主,举兵反。敬德从世民讨之,屡立战功。
高祖原欲立世民为太子,世民固辞,乃立长子李建成后因世民功名日盛,又欲改立世民。建成惶惶不安,遂与李元吉合谋,共倾世民。建成以秦府多骁将,欲诱之以为己用,密以金银器一车赠敬德,并以书招之,曰:“愿迂长者之眷,以敦布衣之交。”敬德拒之,曰:“若私交殿下,乃是二心,徇利忘忠,殿下亦何所用!”建成怒,遂与之绝交。敬德以告世民,世民曰:“公心如山岳,虽积金至斗,知公不移。”既而元吉使壮士夜刺敬德。敬德知之,重门大开,安卧不动。刺客屡至其门,终不敢入。
九年(公元626年)六月二日,突厥数万骑入塞,建成奏元吉为将,前往御之,并密谋于送行宴会上,杀世民。敬德闻之,与长孙无忌(世民妻兄)急告世民,劝抢先下手。世民叹曰:“骨肉相残,古今大恶。”不从。敬德曰:“祸机垂发,而王犹晏然不以为忧,大王纵自轻,如宗庙社稷何!大王不用敬德言,敬德将窜身草泽。”又曰:“王今处事有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无忌亦劝曰:“不从敬德之言,事今败矣。”世民始从之。
四日,世民起兵,杀建成。世民马逸入林中,为树枝所挂,坠而不能起。元吉突至,夺弓将扼杀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急走,敬德追杀之。时有东宫诸将率精兵二千,屯于玄武门,敬德持建成、元吉首以示之,宫府兵遂散。继而世民使敬德入卫高祖(正泛舟海池)。敬德披甲持矛,直至海池。高祖闻而惊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敬德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高祖意乃安。时宿卫、秦府兵与二宫(东宫、齐府)左右战犹不止,敬德请降手诏,令诸军皆受秦王指挥,高祖从之,内外遂定。诸将欲尽诛建成、元吉左右百余人,籍没其家,唯敬德反对,固争之曰:“罪在二凶,既伏其诛若及支党,非所以求安也。”乃止。及论功,敬德和无忌为第一。七月,为右武候大将军,封吴国公。
八月,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太宗。突厥十万寇泾州(今甘肃泾川县),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前往,大破之,杀其名将。
敬德性刚愎,居功自负,每见宰相,必面折廷辨,由是不和。一日,侍宴庆善官,有位其上者,敬德怒曰:“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李道宗为之解释。敬德勃然大怒,拳殴道宗目,几至瞎。太宗不悦而罢宴,谓敬德曰:“朕览汉史,见高祖(刘邦)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今视卿所为,乃知韩(韩信)、彭(彭越)夷戮,非高祖过。”“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敬德顿首谢。
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以开府仪同三司归家,令五日一朝参。敬德晚年,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白云母可入药)又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奏清商乐(我国古代起源于民间之歌曲)以自奉养,不与外人来往,长达十六年。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十一月,死。时年七十四。谥曰忠武。陪葬昭陵(太宗陵,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
敬德武艺高超,远见卓识。自归附李世民,忠心耿耿。在玄武门事变中,他不但冒险救世民于危难之中,且请高祖下令,令诸军皆属世民指挥,内外遂定,此举实为高明。及乱平,诸将请诛太子左右百余人,以报仇雪恨。对此,敬德坚决反对,其见解也高人一筹。但他性刚,居功自负,争功名,争坐位,是其一大不足。
尉迟恭(585年-658年12月26日),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名将,官至唐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
尉迟恭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唐高宗废朝三日,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临吊,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陪葬昭陵。
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胡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大将尉迟恭怎么死的
大唐开国名将尉迟恭,半生戎马,随唐太宗征战沙场,为大唐开国奠基立下了汗马功劳。晚年的尉迟恭告别疆场,颐养天年,虽依然操心国事,然而大半时间得以在家弹奏清乐,自娱自乐,享受退休生活,直至七十四岁逍遥离世,在中国古代众多年轻为国征战的将领中,尉迟恭的结局无疑是比较圆满的。
尉迟恭图
贞观十九年二月,李世民亲率大军从洛阳出发,亲征高句丽,命太子李治监国。此时,已在家中养老的尉迟恭得知消息后,上书进言,劝李世民此时御驾亲征,将导致朝政不稳,不如委派一位优秀的将领代为征伐这弹丸小国。尉迟恭所言本是个很好的建议,然而刚愎自用的李世民此时急于建功立业,丝毫听不进贤臣的进谏之言,反而让尉迟恭与他一同出征高句丽。
此次远征,唐朝大军吃了败仗,直接导致了贞观后期唐代国运急转直下,唐太宗的病体也因此愈发沉重。班师回朝后,尉迟恭心灰意冷,依旧回家养老,再不问朝政之事。据说尉迟恭晚年除喜爱丹青乐器之外,还迷信炼丹服药,研磨各种金属矿石,配置丹药,并在家中后院挖池塘,兴建楼台,大搞室内装潢,甚至闭门不见外客,长达十六年之久。
显庆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尉迟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一代名将的人生至此落幕。唐高宗李治为此废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同时册赠尉迟恭为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赐予珍宝、兵器、乐器若干,并郑重将这位开国元勋葬入昭陵,为唐太宗陪葬。
秦琼和尉迟恭竟是门神
目前,在我国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每逢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仍然保留着在门上贴门神的习惯,希望自己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平平安安,没有坏事发生。其实在门上贴的这两个门神便是秦琼和尉迟公。由于这两个人骁勇善战,传说坏人和鬼神见了他们,都会害怕的绕道走,所以为了驱鬼辟邪,便将他们两个人的画像贴在门上。
秦琼和尉迟恭剧照
秦琼和尉迟恭都是唐代有名的武将,这两个人都曾跟随李渊和他的孩子李世民,一起南征北战,为大唐王朝的建立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若要真的论起这两个人的武功来,可以说是二者不相上下。他们都曾凭借自己的勇猛精进,得到魏征的赏识,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贴身保镖,每天晚上站在他的军帐前,保护其安全。秦琼又叫秦叔宝,出生在现在的济南历城区,目前,在济南著名的旅游景点五龙潭里面,还设有秦琼祠堂,很多人也都会到里面去参观。
尉迟恭的另一个名字又叫胡敬德,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尉迟恭相貌最大的特点便是黑,远远望去,他脸的颜色就像黑色的木炭一样。秦琼和尉迟恭两个人在历史上,都曾参与有名的玄武门事变,帮助李世民铲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并顺利成为太子。因此,这两个人也是凌烟阁非常有名的二十四大功臣之一。在后来出现的隋唐演义中,这两个人也都进入到隋唐英雄的行列之中,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解析尉迟恭和秦叔宝怎就成了门神
尉迟恭与秦叔宝都是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夺得天下的著名将领,也是玄武门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的谋划者和参与者。唐太宗夺得天下后,对这两名武将恩宠有加。然而不管怎么厉害,他们俩的本领还在人的范畴,如何尚在人间就晋升为门神,为太宗皇帝把守门户了呢?
门神像
关于这个问题,民间广为流传的解释有两种。版本一称,李世民在诛杀兄弟夺得皇位之后,午夜梦回间常梦见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化成厉鬼前来索命,以致神经衰弱夜不能寐,太医也苦无医治良方。长孙皇后便为他出了个主意,将尉迟恭与秦叔宝的形象绘成画像,贴于寝殿门上。
长孙皇后此计不无道理,一则,这二位仁兄皆为凶神恶煞武艺高强之人,对厉鬼能起到震慑作用;二则,他二人是玄武门事变的直接参与者,李建成和李元吉活着的时候尚且畏惧此二将,更何况是死了以后。唐太宗自觉有理,遂命人如法炮制,果然再没被厉鬼骚扰。民间百姓闻听之后群起效法,久而久之,尉迟恭与秦叔宝便成了门神。
另有一说相传与著名的典故“魏征梦中斩妖龙”有关。据说泾河龙王因犯天条被魏征所斩杀之后,鬼魂迁怒于唐太宗,因而夜夜出现在太宗梦中骚扰。唐太宗精神倦怠,于是让画师绘制尉迟恭与秦叔宝的画像张贴于寝殿门上,龙鬼的怨气果然被二将的煞气所镇住,再也不敢出现在太宗梦中。这便是二将成为门神的原因。
揭秘尉迟恭为什麼叫尉迟恭
尉迟恭又名尉迟敬德、胡敬德,是大唐开国名将之一。他性格忠厚,勇武善战,曾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恭的名字与大名鼎鼎的秦琼秦叔宝并列,为隋唐十三条好汉中的稳坐第十三把交椅的好汉,亦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门神肖像的原型。
尉迟恭剧照
纵观《百家姓》, *** 的名姓之中未有“尉迟”这个姓氏的存在,事实上,尉迟恭是五胡乱华时代鲜卑族人的后裔,唐代朔州鄯阳人氏,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朔州朔城区人。
相传少年时期,尉迟恭生活贫苦,曾以打铁为生。隋朝末年,隋炀帝暴虐无道,天下英豪纷纷揭竿而起,一时间中原大地陷入战乱。尉迟恭身怀一身绝世武艺,有心投效明主,建功立业,于是告别妻子,离开家乡踏上了从军之路。
尉迟恭最初从军于高阳之时,李世民大军正与刘武周所部决战。李唐大军兵强马壮且军纪严明,刘武周军队不敌。尉迟恭作为刘武周麾下的将领,也被李世民所俘虏,而后有感秦王李世民心怀天下,是一代明主,遂决意投效李世民麾下。作为降将的尉迟恭初来乍到之时,受到唐军诸将排挤,不得已离去。几年后,瓦岗寨起义,李世民身陷重围,尉迟恭挺身而出,于乱军之中救下李世民,从此深得李世民的信任,成为其左膀右臂,追随李世民开创了李唐江山的万世基业。
尉迟恭救主事迹分享
尉迟公之所以能够的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和厚待,除了与他骁勇善战,对主人忠心不二有关之外,其实也是为了报答尉迟恭对自己的救命之恩。在当年,尉迟恭跟随李渊攻打隋朝天下的时候,他曾经被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招到了自己的旗下,后来便一直跟随李世民做事。在多次平定战乱的过程中,虽然尉迟恭在战争的胜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多次于危难中救出李世民,但真正的尉迟恭救主还是要属当时的玄武门事变。
尉迟恭剧照
在626年,唐朝刚刚建立不久,边境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有一次,突厥族突然发起进攻,这时候李建成主动推荐让李元吉带兵去攻打突厥族,并设计在和李世民一同给其送行时将其杀掉。这个消息无意中被尉迟恭知道,他没有犹豫,抓紧时间告诉了李世民,并希望他能够先发制人,以免引来杀身之祸。而李世民却因为与李建成有兄弟之情,出于仁爱之心,犹豫不决不忍大义灭亲。
这时又是尉迟恭和长孙无忌发挥了作用,一同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设兵埋伏于玄武门的两侧,在顺利地铲除了李建成,李世民又骑马追赶李元吉,这时不小心李世民因为衣服被树枝挂住而跌落下马,李元吉趁机想杀死李世民,幸亏尉迟恭出现,李世民这才有惊无险,活了下来。这就是尉迟恭救主的故事。他不仅告诉了唐太宗李建成的阴谋,使其免于这次劫难,同样又在危急关头出现在李世民的身边,杀死李元吉。尉迟恭多次救主,这才是他能够得到李世民尊重的主要原因。
武将尉迟恭简介
尉迟恭,又名胡敬德。出生于隋朝末年唐朝初年。是隋唐演义中非常有名的英雄之一。他于585年出生在今天的山西朔城区,为唐太宗李世民打下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多次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在有名的玄武门事变中,尉迟恭首先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并及时通知李世民,在整个事件当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尉迟恭剧照
在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尉迟恭担任右武侯大将军的职位,负责掌管军队,保护皇帝安全。同时,李世民还为他封爵为鄂国公,并将其列为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之一,受到了皇帝很大的器重。尉迟恭性格豪爽讲义气,为人憨厚纯朴,且能勇善战忠于君主。在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他也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另一半—黑白夫人。不过,在尉迟恭晚年,由于战乱已经被平定,尉迟恭在待人接物中,经常觉得自己是有功之臣,而把其他人不放在眼里,渐渐失去了唐太宗的喜爱和信任。
但总的来说,尉迟恭一生中对整个大唐王朝的建立,贡献还是非常大的。658年,尉迟恭逝世,为此,当时在位的皇帝唐高宗下令三天不上朝,并且京城中官职在五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去垂吊。同时还赐给尉迟恭“忠武”这一谥号,将其追赠为司徒,并州都督。并命令将他葬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墓中。他去世后不久,其妻子黑白夫人也相继先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