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里格曼所指的构成幸福的五大元素分别是积极情绪、投入、良好的人际关系、意义和目的、积极的成就。
一、积极情绪
首先,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s - pleasure),也就是心情的愉悦,可以划分为三个强度:
高等强度:狂喜、兴奋、快感
中等强度:奔放、活泼、欢喜
低等强度:舒适、和谐、放松
大多数情况下,愉悦来自于感官上的享受,比如暴雨天的一杯暖咖啡、健身后的一个热水澡、久违了的一碗牛肉面、考试前的周杰伦演唱会等等。但是,伴随着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学习压力,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些相对来说可以比较轻松获取的“小确幸”,甚至失去了感知愉悦的能力,也就于是导致了我们常说的“水逆期”、“最近有点丧”。进行一些“正念” (mindfulness)的练习,例如冥想(meditation),可以起到很好的抗焦虑和抗抑郁效果。
然而,这种来源于感官的愉悦是短暂且有习惯性(habituation)的,通俗来说就是我们会逐渐适应这种愉悦的存在,开始觉得“这有什么好开心的,见怪不怪了”。比如久违的一碗牛肉面可以带来积极的情绪,但如果天天都有牛肉面吃,这也就无法再成为我们“快乐的源泉”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习惯化的过程所带来的快感缺失很可能过度激活人脑的奖赏机制,造成成瘾行为。
二、 投入
第二个幸福元素,赛里格曼定义为投入(engagement - gratification),详细来说就是通过具有创造性的投入施展个人的美德和优势,以此获得满足的过程。
在参与像画画、写作、运动、阅读等能收到及时反馈和内容呈现的活动时,人们更倾向于有目标地行动,注意力集中,产生掌控感和忘我的感觉。
中东心理学家希斯赞特米哈伊认为,当人们十分投入于一件事而感觉时间停止时,他们就处于“心流”(flow)状态。比起上一段提到的来源于生理感官满足的、浅层次的积极情绪,心流的状态更加深层次,专注于心理上的成长,它所带来的满足感也会更加长久地停留在记忆中。继续拿牛肉面来举例,如果自己亲手下一碗牛肉面,那么我们最终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会比去饭店里更多,更持久。
三、人际关系
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这不仅仅是指不仅仅从工作、学习发展出的社交关系,而是在生活当中有人真正的关心你,让你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无法从积极的人际关系中获取幸福感,也是长期独居或是追求极端自由的人容易抑郁,甚至人格障碍的原因之一。
一个哈佛大学长达7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地位、社会阶级、社交能力、是否性格外向等我们看重的特点往往并不会对幸福感造成太大影响。
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青年时期就建立亲密关系的人才更能提高自身幸福感,这些良好的人际关系所带给我们的爱和温暖,也影响着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应对机制。
对于留学生来说,除了融入本国学生的团体以获得文化认同感,并更轻易地建立亲密关系外,参加一些跨文化社团,接触更多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人群更是起到了帮助作用。
相反的,面对消极的人际关系,美国DSM 5指出,“跟谁都处不好”的状态可能意味着潜在人格障碍的问题,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
四、意义和目的
第四个元素,意义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即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目的,是一个哲学和应用心理学相结合的议题,也是大部分留学生所在年龄段常思考并有诸多困惑的问题。
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从人间炼狱般的集中营幸存后,结合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对生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将实现意义的道路划分为创造的意义、体验的意义、痛苦的意义。
创造的意义与前文的“投入”以及“心流”理论含义一致,技艺精神和对于工作精益求精的过程能够充实人生,赋予生命更多的的意义。
获得感表示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
安全感是安全无虞的感觉。就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属于个人内在精神需求。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
扩展资料:对于幸福感的测量,西方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等已经探索了几十年,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既便如此,尚未有任何一种幸福感测量工具能够得到普遍认同,许多量表仍处在不断改进之中。
中国与西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反映形式之一的社会心理都存在差异,从而对于幸福的理解不会完全相同,感受幸福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我们若要研制出一套既体现国际水平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幸福感测量工具,尤其是获得可以作为发展规划和社会政策参考的幸福指数,尚有待进行高水准、创新性的多学科合作研究。
这里的幸福感指的是居民对生活、心态和社会的各方面的满意度。虽然城市当中每个家庭对于幸福的定义及其相似,但是每座城市对于幸福的定义却不相同。一、更具幸福感城市的评判标准
更具幸福感城市的判断标准,也就是幸福感的定义一共有三条,首先是居民对生活满意与否,再就是居民心态的愉悦程度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程度。在这里对于幸福感的调查,涵盖了城市的各个方面,比如生活节奏和人情味以及生活的便利程度,环境好坏,建筑的美观与协调程度,治安的好坏还有文化娱乐和发展前景等等。
二、更具幸福感城市的特点
在十大更具幸福感城市上榜城市的特点中,与前几届更具幸福感的城市相比经济发达程度似乎已经不再占据主要位置。而更重要的是看整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与人文景观的设置。比如杭州和南京悠久的历史传说与美丽的景色,以及成都和西安的美食等等。总的来说,这些城市无一不是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老百姓的口袋越来越鼓,而且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也不断增长。
其实近年来几次更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的标准逐渐向和谐去靠拢。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促成了家庭的和谐,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和谐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也就促使城市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你觉得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是从何而来的?
是从:文明、和谐、包容性、环境、经济发展。说起个人幸福感,我们可以侃侃而谈,但是谈城市幸福感,就要从各方面去考虑,因为一座城市,它的幸福感,不是某一个人说好它就好,而是大家说它好它才好,当所有人都说这座城市好时,那么这就是幸福,一座城市幸福。下面我就说说我个人的观点和想法。
文明
构建文明城市,这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一个城市主题,但是什么才是文明城市呢?是街上没有摆摊的小贩?是街上干净整洁无垃圾?其实我觉得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文明城市是没有人随手扔垃圾,没有人随地吐痰,没有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总而言之一句话:城市管理要人性化,国人素质提升化,细节小事文明化,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
和谐
我们时常把和谐与文明放在一起,其实我觉得两者应该分开,和谐就是和谐,文明就是文明,所谓的和谐从个人去理解就是与人和善,从城市去论,和谐就是管理人性化,比如,城管与小贩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你追我赶”,而是定点定位,给予小贩生存的机会。比如,去某办事处办事时,不是求爹爹告奶奶,而是灵活安排,不以上欺下。因此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下,才能把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提升起来。
包容性
一个城市的包容就是“不排外”,比如成都就是一座很包容的城市,无论是这座城,还是城里的人,都很包容,来到这座城市,你努力一点,离成功就近一点,没有人会因为你是外地人就排挤你,打击你,相反当你遇到困难时,一定会有人伸手拉你一把。而且这做城市里的人也很热情,很热心肠,当你困难时,他们不会置之不理,也不会推你出去,而是紧紧拉着你,告诉你“生活再难,也要继续前行”。
环境
城市环境相当重要,好的环境会吸引更多人前往这座城市,会让更多人在这座城市找到归属感,因此在这种美好的环境里,居住的人才会感到幸福,而这座城市里的人幸福了,自然这座城市也就幸福了。
经济发展
幸福一半源于生活,一半源于经济,一座城市要是经济发展能够稳居榜首,那么它的幸福指数一定很高,因为无论是人还是城,没有好的经济作为支撑,那么它将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和压力,因此也就谈不上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