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500ml
桂皮:1小段
丁香:3粒
八角:2颗
香叶:3片
草果:1个
小茴香:1/4 tsp
花椒:1/2 tsp
麻椒:1/2 tsp
姜:6片
葱(白色和淡绿色部分):1根,切段
材料2)
辣椒粉:50g
辣椒碎:50g
盐:1 tsp
糖:1 tsp
白芝麻:1 Tbsp
做法:
1,把材料1)放入一个小锅子里,材料2)放入一个干净干燥的罐子或者瓶子里;
2,把锅子放炉子上加热,最开始火可以大一些,看到有很多小泡泡从底下冒起来的时候就把火转小至中小火慢慢熬煮,直到葱白变干变黄,姜片也开始卷曲(差不多20~30分钟);
3,把火再开大让油温升高,同时把葱段和姜片用筷子拣出去丢弃不用,然后用勺子把热油舀进事先准备好的装有辣椒的瓶子里(可以稍微搅拌一下),彻底放凉后盖上盖子随吃随取。
全州红油米粉始于秦形成于汉末。秦始皇称帝后,频繁用兵,开疆拓地。秦始皇二十六(公元前221年)至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调发数十万兵力收服百越(今岭南广大地区),设置了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为融和民族血统,将数十万北方移民调入与越人杂居,因北方人吃不惯南方的大米粥,有人把粥倒在桌上晾干,再用刀划成米片当面条煮吃。后来又有人将晾得半干的粥团放进有漏孔的勺子,通过挤压,漏出来的便成了圆形的米粉条,圆米粉自此始生。到汉代末,当地人也受其影响,学北方人做米粉吃。因全州人自古就喜辣味,有人在做米粉时,用骨头汤和红辣椒油作为米粉佐料,再加进黄豆、葱花,做出的米粉色香味俱全,红油米粉自此诞生并代代传承至今。
相传,全州有个大孝子唐国忠。一年冬天,他的母亲得病,不思饮食。他急得坐立不安,赶紧焚香向嫦娥求助。嫦娥教唐国忠用全州“三辣”(辣椒、姜、蒜)做驱寒的食物:选用大红辣椒,先用清水煮一下,去籽,再加适量食盐,与煮辣椒的水一起倒入石磨里磨成细浆。再取适量花生油,先在锅里烧热,倒入辣椒细浆,不停地搅拌,熬成辣椒酱不沾锅铲时即成了红油。红油配米粉,爽口、开胃、御寒,唐国忠的老母亲吃了三回,病奇迹般地好了。从此,红油米粉在全州广泛流传。
《广西传统食品大全》一书对此传说的记载有所不同,认为全州孝子唐国忠生于清代。母亲突然卧床不起、不思饮食后,唐国忠背着鸟枪上山,打落一只野鸡,回途思量如何让母亲开胃,忽然灵机一动:如果把米碾碎,搓成细条,再把野鸡炖烂加上黄豆及各种有营养、开胃的配料,母亲一定爱吃。回家后,他立即将大米捣制成长条,把野鸡、黄豆入锅中,待鸡肉炖烂后捞出。取出骨头丢入锅内再熬。又将野鸡肉剁碎,把搓成细条的米粉放入鸡蛋汤里一烫,装入碗里,加入细鸡肉、辣椒、黄豆等配料。母亲尝了一口,感到清香可口,胃口大开,连吃两碗。之后唐国忠变着花样做米粉给母亲品尝,不久,母亲恢复健康。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称赞唐国忠的孝心的同时,纷纷向地讨教做米粉的手艺。
红油米粉所用的骨头黄豆汤后来之所以改用猪骨熬制,大概是因为猪骨比鸡骨多,味道也不错,能向市场大量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