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的四个跨文化理论提出了区分文化差异的方法和维度,对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特定群体的文化行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六大价值取向理论(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
最早提出跨文化理论的美国人类学家。Kluckhohn &Strodtbeck
Kluckhohn ,哈佛大学的教授,参与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战争情报处组建的专家队伍,研究不同文化的价 值、民心与士气。
对日本民族心理的研究和价值观的分析、对美国德克萨斯州不同文化与种族的社区共存的大规模研究
成果:《价值取向的变奏》——六大价值取向理论
1、对人性的看法。
美国认为人性可善可恶,是善恶混合体,又可能改变;美国强调制度,尽可能考虑人性恶带来的坏行为。很难改变。“三岁看、老”
中国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中国制度比较稀松。
2、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
中国人讲求风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美国人更强调通过改变自然环境去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达到自己的目标。人主导环境。
东南亚海啸事件:美国人认为是人类预测不准备;中国及亚洲国家认为是人破坏自然带来的灾难。
3、人们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看法。
中国:集体主义
西方:个体主义
4、人的活动导向
美国“强调行动的社会,人必须不断的做事,不断的处于在动之中才有意义,才创造价值。不仅要动,还要快。快餐文化,
亚洲社会。静态取向,安然耐心被视为美德,强调“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强调无为而治。
当美国人发现问题总是倾向于立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实施;而东方人有时会选择静观,什么也不做,让时间与外界环境自然成熟,再抓时机去把问题解决掉。
5、人的空间观念
中国人倾向于把空间看做公共的东西,没有太多隐私而言;
美国人、德国人倾向于把空间看做个人的私密之处,他人不能轻易走进。
6、人的时间观念
一是关于时间的导向,即一个民族和国家注重过去、现在和还是未来。
一是针对时间的利用。即时间是线性的,应在一个时间里做一件事;还是时间是非线性的,在同一时间里可以做很多事。
中国文化关注过去和现在,而较少注重未来;美国文化很少关注过去,基本着眼于现在和未来,这种导向在中美两国创造的文学、电影和艺术作品中稍见端倪。
美国、德国文化,一个时间做一件事;意大利、中东人,同时做多件事。
该理论没有探索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为什么不同国家和民族在这六大价值取向上会如此不同。
二、文化维度理论(霍夫斯塔德)
文化维度理论是当今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是实际调查的产物。起初并无理论框架。20世界70年代初,对分布在40个国家和地区的IBM员工的文化价值观的调查。
成果:《文化的后果》 四个价值维度
1、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益)
2、权利距离(人们对于社会或组织中权利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
3、不确定性回避(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
4、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追求物质还是强调人际和谐)
20世界80年代,重复研究,不仅证实前面四大维度,还发现一个新的维度:
5、长远导向与短期导向(着眼于现在还是放眼于未来)发表于《文化与组织》书中。
三、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蔡安迪斯)
霍式理论认为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是同一维度上的两级,即一种文化如果在个体主义上得分高,就意味着在集体主义上得分低;反之亦然。一种文化不可能既很个体又很个体。
蔡认为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不是一个维度的概念,也不是两个维度的概念,二是一个文化综合体。并将这个概念降到个体层面,用它来描述个体的文化导向而非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导向。
不同的学科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
从哲学角度解释文化,认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由于哲学的时代和地域性从而决定了文化的不同风格。一般来说,哲学思想的变革引起社会制度的变化,与之伴随的有对旧文化的镇压和新文化的兴起。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文化是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们存在于自然中,同时也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时间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自然中的重要平台;社会、国家和民族(家族)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的另一个重要平台;文化是指人们在这种存在过程中的言说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为方式、意识或认知方式。文化不仅用于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为,文化特别包括作为个体的人的自我的心灵意识和感知方式。一个人在回到自己内心世界的时的一种自我的对话、观察的方式。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文化,即使是意识形态,也不是绝对排他的。对葛兰西来说,文化霸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赤裸裸的压迫和被压迫关系。“统治集团的支配权并不是通过操纵群众来取得的,……统治阶级必须与对立的社会集团、阶级以及他们的价值观进行谈判,这种谈判的结果是一种真正的调停。……这就使得意识形态中任何简单的对立,都被这一过程消解了。”它成为一种从不同阶级锚地取来的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动态的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