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新景历史人物

关于龙的传说2023-02-13  45

一、通渭县历史名人都有哪些

1、杨子恒,1964年出生于通渭县马营镇龙头村,兄妹四人先后都考入大学。

杨子恒于1980年至1984年在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动物遗传专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在英国伦敦剑桥大学和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至1997年,先后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至今在伦敦大学从事分子和细胞遗传学研究工作,现为伦敦大学学院统计遗传学教授。 今年6月,通渭籍旅英学者杨子恒教授当选为2008年度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大陆旅英华人,具体事迹介绍见2008年6月22日、23日《甘肃日报》第一版。

成立于1660年的英国皇家科学院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学术团体之一,目前有1400多位院士,其中包括6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皇家科学院院士都是在基础科学研究或工业及科技前沿研究方面有特殊贡献的科学家。

2、刘子述(1911— ) 名念祖,字子述,号万愚,又暑椿村氏,以字行。男,汉族,甘肃省通渭县常家河镇固堆河村人。

仅上三年私 ,15岁因父母双亡而辍学,拉长工、当店员20余年。解放后,于1951年创办固堆河学校,执教13载。

曾多次获县级奖,1958年获全县优秀教师称号。年老后主动退休,从事园艺劳作。

无烟茶嗜好,喜书法艺术,擅寸揩,兼行草,为通渭县书画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县级以上展览,县内外群众及部分寺庙多有收存。

部分联作入编《通渭县志》、《通渭古今对联选》、《 羲皇故里联话录》、《甘肃古今楹联选集》、《固堆河村志》,并在《天水日报》发表;部分诗作及“叹世格言”(西江月组词)入编《通渭古今诗词选》稿。 近年编有《子述年谱》、《子述自传》、《子述诗词对联辑录》、《回忆录》等。

今93岁高龄,仍对书法艺术坚持不懈。 3、杨泰(1869—1929)字葆亭,光绪癸卯科举人。

拣选宁朔知县,宁夏教授,协修《宁夏志》。 牛士颖 字芮青、锐青,清末拔贡。

曾任甘肃省参议会参议员。 5、 安任山(1891—1959)字猷轩,原名世徽,原字献宣。

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留校任教。 6、王序宾(1895—1961)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一中学、陆军测量学校。

曾任甘肃宣慰使署秘书主任。 王肇南(1895—1980)北京政法大学毕业。

历任定西、和政、会宁等县县长。 8、冯寿延(1897—1983)字益三。

甘肃法政学校毕业。曾任河南密县县长、通渭县参议会议长等职。

9、伏景毅 字志坚,贡生,甘肃秦安人。民国时期曾任通渭县县长。

通渭一中校长。 11、牛剑秋 曾任甘肃省 *** 秘书、会宁县县长。

12、牛树梅,字雪樵,号省斋,今鸡川镇牛坡村人。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享年84岁。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京应试,金榜题名,即中进士。先后任雅安知县、隆昌知县、彰明知县、资州、茂州直隶州知州、宁远知府。

清同治元年(1862年)得四川总督骆秉章、给事中高延祜联名保奏,擢升四川按察使。三年(1864年)四月署布政使衔。

勤政惠民,抑富济贫,兴办义学,教化黎民,整顿吏治,昭雪冤情,秉公执法,政绩卓著。川人称赞:“先生来川,德入人心,名播人口,真乃牛青天也。”

他一生手不释卷,笔耕不辍。著有《省斋文集》12卷,《闻善录》4卷,《湑叶文存》6卷。

未付梓的有《周易探源》、《雪樵诗存》等。他去世以后,廷旨“从祀名官祠,事迹编入循吏传。”

《清史稿•循吏》有传。 10、党锡樊(1922—2000)字晓迟,号圃光。

毕业于西北师院教育系。原任通渭一中校长。

11、牛剑秋 曾任甘肃省 *** 秘书、会宁县县长。 12、牛树梅,字雪樵,号省斋,今鸡川镇牛坡村人。

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享年84岁。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京应试,金榜题名,即中进士。

先后任雅安知县、隆昌知县、彰明知县、资州、茂州直隶州知州、宁远知府。清同治元年(1862年)得四川总督骆秉章、给事中高延祜联名保奏,擢升四川按察使。

三年(1864年)四月署布政使衔。 勤政惠民,抑富济贫,兴办义学,教化黎民,整顿吏治,昭雪冤情,秉公执法,政绩卓著。

川人称赞:“先生来川,德入人心,名播人口,真乃牛青天也。” 他一生手不释卷,笔耕不辍。

著有《省斋文集》12卷,《闻善录》4卷,《湑叶文存》6卷。未付梓的有《周易探源》、《雪樵诗存》等。

他去世以后,廷旨“从祀名官祠,事迹编入循吏传。”《清史稿•循吏》有传。

二、通渭县的历史

地名由来

宋熙宁(1068)元年,陕西秦凤路副督总管杨文广筑大甘谷口寨(今甘谷县杨家城子下村北),朝廷赐名“甘谷城”,又于擦珠谷筑一大堡(今什川乡李家坪古城遗址),朝廷赐名“通渭堡”,因牛谷河通往渭河而得名。

历史沿革

通渭历史悠久。据发掘文物证明,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通渭这块土地上。

夏、商、西周时期,通渭地为羌人所居。

春秋和战国前期,通渭地为襄戎地。

战国后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置陇西郡,通渭地属陇西郡(治今临眺)辖。

秦统一后,通渭地仍属陇西郡辖。

新莽篡汉,改天水郡为镇戎郡(仍治平襄),改平襄县为“平相县”西汉更始元年至东汉建武八年,成纪(今秦安县北)人院嚣聚众10万反莽,在平襄建立割据陇右诸郡的西州政权达10年之久。

东汉收复平襄后,平襄县仍属凉州刺史部天水郡辖。永平十七年,天水郡更名汉阳郡(移治冀县,即今甘谷),平襄县为汉阳郡辖。中平五年,分置南安郡(治今陇西县东南),平襄县改属南安郡辖。

三国时,曹魏从平襄、略阳县分置临渭(治今秦安县东南)、清水县,合4县立广魏郡(治临渭),属雍州辖。

晋时,平襄县属秦州略阳郡(治今秦安县陇城)辖。《晋书·地理志》载:“略阳郡,本名广魏,泰始中更名焉。”晋末大乱,郡县归属无定。

前赵、前秦时,平襄县犹存。西秦时,还两次见于史册。此后,平襄县废。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统一北方后,平襄县地属秦州天水郡显亲县辖。永安三年置渭州(今陇西),平襄县地改属渭州南安阳郡(治桓道)中陶县辖。西魏初,平襄县地属北秦州(今秦安县西北)辖。废帝三年(554),改北秦州为交州,平襄县地属交州安阳郡(治今秦安县北)乌水县辖。北周(557-581)因之。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交州为纪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并乌水县入长川县,平襄县地属陇西郡长川县辖。

唐武德元年,复改陇西郡为渭州,平襄县地属渭州长川县辖。贞观三年(629),并长川县入陇城县,平襄县地属陇右道秦州陇城县辖。宝应二年(763),渭、秦等州被吐蕃占领。大中三年(849)大破吐蕃,光复平襄,属秦州。

宋初,西边疆域只达秦州夕阳镇(今天水新阳镇,未过渭河,平襄县地被西夏和吐蕃占领。时,宋以秦州,继以古渭州(今陇西)为据点,逐渐向西开拓。天禧二(1018)置安远寨(今属甘谷县),属秦州。治平四年(1067)置鸡川寨,属秦州。熙宁元年,杨文广于擦珠谷筑一大堡,十二月城成,宋廷赐名“通渭堡”。熙宁五年(1072),升通渭堡为通渭寨,领者达(后演变为“哲达”)、漆麻、本当、扑麻龙、达隆5堡,属熙河路通远军(今陇西)辖。崇宁五年(1106)升通渭寨为通渭县,属巩州。

天会五年(1127),金在通渭境内置通渭、鸡川、甘谷3县。通渭属临挑路巩州辖。

元至元七年(1270),并鸡川县入秦安县,废甘谷县,于秦州属伏羌城置伏羌县(今甘谷),通渭县移治今城区,属陕西行省巩昌路辖。

明洪武二年(1369),总兵徐达西征至巩昌,时通渭为元主簿杨忠所据,徐差万户董提招杨归附。通渭县属陕西行都司陇右道巩昌府辖。

清初,因明制。康熙二年(1663),通渭县属陕西右布政使司巩昌府辖。康熙七年,通渭县属甘肃省巩昌府辖。康熙五十七年,县城覆没,县署临时移治西关。雍正八年,县署又临时移驻平凉苑马寺属安定监(今马营)。同时,割安定监属通渭,巩昌府辖。乾隆四年(1739),在旧城址始筑新城,即今县城。乾隆十三年(1748)城成还治,仍属巩昌府。

中华民国2年3月,废府设道,通渭县属甘肃省陇南道(旋改渭川道,治今天水)辖。

民国16年(1927)7月,改道为行政区,通渭县属甘肃省渭川行政区辖。

民国30年(1941)8月,改渭川行政区为廿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8月6日,县城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渭县属甘肃省天水专区辖。至1955年10月22日改属甘肃省定西专(地)区所辖至今。

三、通渭县襄南乡的历史记载

襄南乡位于通渭县南部,总面积148平方公里,乡人民 *** 驻地马家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805米,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牛谷河从东过境流入甘谷县散渡河,文家堡大沟经石窑峡流入甘谷县虎狼沟,汇入散渡河,形成境内两大主要河系。通甘公路、通榜公路、碧黑公路穿越其境,总人口23303人。全乡耕地面积1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洋芋、玉米、葫麻、油菜籽、扁豆、三菱豆、莜麦、糜、谷、荞麦也有分布。林草面积15500亩,养殖大家畜主要有牛、驴、骡,户均1.5头,家禽有猪、羊、鸡。

箭杆岭凤龙山李白纪念馆位于襄南乡西部的王岔、瓦洒交界处,占地3600多平方米,始建

凤龙山一角

于明朝,盛于清朝,民国逐渐衰退,文革期间遭遇破坏。1980年恢复重建,现为全县最大的山场庙会之一。经过28年的建筑和修缮,再加上近几年组织群众人工植树1万多亩,这里峰峦叠嶂,山势峻峭,古木参天,林草丰茂。 凤龙山依西北山势而建,前有观景亭、承雨池。前院为钟楼、鼓楼、万民伞楼、笔剑楼、四座八角阁楼;左右为山神土地庙,正中为四披头的李白纪念馆,知名人士的书画牌匾悬于庙宇周围,古朴凝重,庄重典雅。院内环境优雅,绿树成荫。中院正殿为李白寝宫,左右分别为文昌宫、杨六郎庙。后院为全馆的主建筑,雄伟高大的玉皇观。玉皇观为三层的实木塔形建筑,均出角架斗,八角造型,雕梁画栋,粉壁画墙,显现出古建筑师的非凡功力。左右两座为三霄、圣母殿。2005年新建三楼现代楼房,供馆内管理人员和书画交流人员使用。

箭杆岭凤龙山每年六月六日为定期庙会,会期三天,参会人员涉及通渭县南部六个乡镇及甘谷县安远镇,人数高达6万人之多。庙会期间或参观书画交流、或旅游观光、或卖风味小吃、或许愿求平安,大小车辆绵延长达1公里,充分体现了当地群众对中国唐宋年间文能治国的诗仙李白和武可安邦的杨六郎这两位真实历史人物的崇拜之情。

高店村李江皮影戏班子,由其祖辈所创,历经数代。1947年,出身艺人世家的李江,继承传艺

皮影戏

,并博采众长,汲取秦剧套路把式之精华,自成一派。

李江皮影戏班子,现有90多幅线子,380多个人物头像,蟒袍、火旗装、官衣、蛟龙驹、四不像等道具一应俱全。李江前后共收录抄写各种剧本120余本,主要有传统国戏、神话、家庭教育和爱情等四大类90多个剧目,其中传统国戏《蛟龙驹》和历史神话剧《唐王双游狱》在甘肃存本极少。

李江的唱腔以粗犷雄浑见长,擅长慢板、流水板、道情、散板等四类10多个板式,一台戏数个角色,他都能扮声自如,不留破绽。他的影人表演,娴熟灵活,影艺精湛,其影人刻制,力求简洁明快,色彩鲜艳,工艺考究,在影人刻雕、影人表演和唱腔道白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农闲时节率众艺人巡演于牛谷河沿岸三县各村社,倍受群众称赞。 李江的皮影戏班子,经历了“文革”传统剧目被禁,蒙受“破旧”阴影的低谷,也走过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鼎盛的发展时期,在皮影戏被现代声像技术冲击的今天,李江等皮影传人,希望皮影戏引起社会各界保护、支持的同时,再将皮影戏这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剧目传承发扬。

四、甘肃通渭县什川乡的历史 详细的

什川乡位于甘肃省通渭县最西部,东接第三铺乡,南与榜罗镇相邻,北与马营镇毗连,西连陇西县权家湾乡、渭阳乡,总面积164.8平方公里,东西长20.3公里,南北宽20.66公里,耕地面积9.35万亩。乡人民 *** 驻地贾家山,海拔2142米,距县城31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山峦起伏,深沟大涧,高庙山(2241米)为全境最高峰。年平均气温5-6℃,年降雨量420毫米左右,无霜期在135天左右,气候属温凉半干旱内陆气候。全乡共辖16个村,108个村民小组,4293户,20198人。境内历史文化深厚,民风淳朴,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详细内容参考:

五、通渭县名人

《通渭名人录》://wenku.baidu/link?url=FjREqU7VGbYFXjQsc82glTjzCsWXk3VJrI4mzi0LWCEnHMqx9OX3c9rdhrwboEqJUi9koVR_6XJBWhywhhptWV93hhFPFMLy22MPWj1EV2i 1、杨子恒,1964年出生于通渭县马营镇龙头村,兄妹四人先后都考入大学。

杨子恒于1980年至1984年在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动物遗传专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在英国伦敦剑桥大学和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至1997年,先后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至今在伦敦大学从事分子和细胞遗传学研究工作,现为伦敦大学学院统计遗传学教授。 今年6月,通渭籍旅英学者杨子恒教授当选为2008年度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大陆旅英华人,具体事迹介绍见2008年6月22日、23日《甘肃日报》第一版。

成立于1660年的英国皇家科学院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学术团体之一,目前有1400多位院士,其中包括6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皇家科学院院士都是在基础科学研究或工业及科技前沿研究方面有特殊贡献的科学家。

2、刘子述(1911— ) 名念祖,字子述,号万愚,又暑椿村氏,以字行。男,汉族,甘肃省通渭县常家河镇固堆河村人。

仅上三年私 ,15岁因父母双亡而辍学,拉长工、当店员20余年。解放后,于1951年创办固堆河学校,执教13载。

曾多次获县级奖,1958年获全县优秀教师称号。年老后主动退休,从事园艺劳作。

无烟茶嗜好,喜书法艺术,擅寸揩,兼行草,为通渭县书画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县级以上展览,县内外群众及部分寺庙多有收存。

部分联作入编《通渭县志》、《通渭古今对联选》、《 羲皇故里联话录》、《甘肃古今楹联选集》、《固堆河村志》,并在《天水日报》发表;部分诗作及“叹世格言”(西江月组词)入编《通渭古今诗词选》稿。 近年编有《子述年谱》、《子述自传》、《子述诗词对联辑录》、《回忆录》等。

今93岁高龄,仍对书法艺术坚持不懈。 3、杨泰(1869—1929)字葆亭,光绪癸卯科举人。

拣选宁朔知县,宁夏教授,协修《宁夏志》。 牛士颖 字芮青、锐青,清末拔贡。

曾任甘肃省参议会参议员。 5、 安任山(1891—1959)字猷轩,原名世徽,原字献宣。

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留校任教。 6、王序宾(1895—1961)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一中学、陆军测量学校。

曾任甘肃宣慰使署秘书主任。 王肇南(1895—1980)北京政法大学毕业。

历任定西、和政、会宁等县县长。 8、冯寿延(1897—1983)字益三。

甘肃法政学校毕业。曾任河南密县县长、通渭县参议会议长等职。

9、伏景毅 字志坚,贡生,甘肃秦安人。民国时期曾任通渭县县长。

通渭一中校长。 11、牛剑秋 曾任甘肃省 *** 秘书、会宁县县长。

12、牛树梅,字雪樵,号省斋,今鸡川镇牛坡村人。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享年84岁。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京应试,金榜题名,即中进士。先后任雅安知县、隆昌知县、彰明知县、资州、茂州直隶州知州、宁远知府。

清同治元年(1862年)得四川总督骆秉章、给事中高延祜联名保奏,擢升四川按察使。三年(1864年)四月署布政使衔。

勤政惠民,抑富济贫,兴办义学,教化黎民,整顿吏治,昭雪冤情,秉公执法,政绩卓著。川人称赞:“先生来川,德入人心,名播人口,真乃牛青天也。”

他一生手不释卷,笔耕不辍。著有《省斋文集》12卷,《闻善录》4卷,《湑叶文存》6卷。

未付梓的有《周易探源》、《雪樵诗存》等。他去世以后,廷旨“从祀名官祠,事迹编入循吏传。”

《清史稿•循吏》有传。 10、党锡樊(1922—2000)字晓迟,号圃光。

毕业于西北师院教育系。原任通渭一中校长。

11、牛剑秋 曾任甘肃省 *** 秘书、会宁县县长。 12、牛树梅,字雪樵,号省斋,今鸡川镇牛坡村人。

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享年84岁。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京应试,金榜题名,即中进士。

先后任雅安知县、隆昌知县、彰明知县、资州、茂州直隶州知州、宁远知府。清同治元年(1862年)得四川总督骆秉章、给事中高延祜联名保奏,擢升四川按察使。

三年(1864年)四月署布政使衔。 勤政惠民,抑富济贫,兴办义学,教化黎民,整顿吏治,昭雪冤情,秉公执法,政绩卓著。

川人称赞:“先生来川,德入人心,名播人口,真乃牛青天也。” 他一生手不释卷,笔耕不辍。

著有《省斋文集》12卷,《闻善录》4卷,《湑叶文存》6卷。未付梓的有《周易探源》、《雪樵诗存》等。

他去世以后,廷旨“从祀名官祠,事迹编入循吏传。”《清史稿•循吏》有传。

六、陇右的历史名人

(?—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南)人。

西汉将领,李广之孙。甘延寿:字君况,西汉名将,北地郁郅人,即今甘肃庆城县人。

与副校尉陈汤共同诛灭了匈奴的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 (前137—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

段会宗(前83年~前9年),字子松,天水上邦(今甘肃天水)人。西汉著名外交家。

四出乌孙,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隗嚣(?~公元33年),字季孟,陇右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西汉末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出身陇右大族,青年时代在州郡为官,以知书通经而闻名陇上。

王符(85年?~163年?)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字节信。

汉族,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

赵壹文学家,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西和)人,东汉著名辞斌家,作品有《刺世疾邪赋》。秦嘉:秦嘉,字士会,生卒年不详。

东汉陇西郡平襄县人(今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据南朝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记载:“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

为郡上掾……”明万历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1613——1616年)《重修通渭县志》依“旧志”(按:明弘治《通渭县志》及更早的县志)载:“汉秦嘉,字士会,为上郡掾,博学鸿词,驰声先汉……今城川铺东,是其故里,祀乡贤”。“桓帝时,秦嘉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后赴洛阳,被任黄门郎。

后病死于津乡亭。代表作为《赠妇诗》。

秦嘉是一个才华卓著的诗人,但他误入官场,年近三十岁就英年早逝,为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历代研究者对其作者、作品的考据已十分充分,但对秦嘉、徐淑作品自身的研究与评价并不十分到位。

他们不仅应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秦嘉徐淑用自己的人生、爱情经历,为腐朽不堪的东汉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作品在钟嵘《诗品》,唐代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明代胡应麟《诗薮》,清代沈德潜《古诗源》均有所收录和评价。

近年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献》第12213号(上海古籍出版社)《后汉秦嘉徐淑夫妻往还书》,更加详尽地说明这对“夫妻诗人”的生活和文学创作一个侧面。秦嘉是一个有建树的诗人,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清醇文学之士。

他虽身为上计掾、黄门郎,却不沉溺于名利,个性张扬,放荡不羁,张显着名士风骨。从他的《与妻书》中看出,秦嘉的理想、志趣不在风尘利禄之中。

“不能养志,当给郡使”“ 当涉远路,趋走风尘,非志所慕,惨惨少乐”(《与妻徐淑书》) 他之所以过这种离别孤单的生活,只因为“随俗顺时,僶俛当去”。(同上)据徐淑对秦嘉 “策名王府,观光上国”(《答夫秦嘉书》)的评价,秦嘉不仅是有名诗人,更是一个执“高素浩然之业”(同上)的淡泊名利之徒。

秦嘉不看重浮华,而关注自己的情感世界,关注真实的自我。他在《述婚诗》里写到:“君子将事,威仪孔闲。

猗兮容兮,穆美其言”,“ 神启其吉,果获好逑”。毫不掩饰对妻子的赞美、钟爱和感激之情,这在以含蓄、自谦的中国古代诗文中,是非常罕见的。

另一个方面,秦嘉率性自然,返璞归真,在名教鼎盛的东汉末年,他的作品取材于夫妻生活、感情琐事,并能真情真性,情致博雅,实属难能可贵。但他的思想并非拘泥于此不能自拔,而诗歌境界宏阔,寄喻深远,把夫妻情爱放在彼此的人生经历中审视,点出少与多、早与晚、达与穷等矛盾,用以探究人生的哲理。

张芝东汉书法家。字伯英。

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朝那(今甘肃镇原东南)人,东汉末期名将。盖勋(生卒年不详),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今甘肃安西县西南)人,东汉末期蓍名的清官。

董卓(?-192),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西凉军阀。

韩遂(?-215),字文约,金城(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东汉末年割据西凉一带的军阀。

张济(?-196),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东汉末年军阀,张绣的叔父。官至骠骑将军、平阳侯。

张绣(?—207),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张济的从子。

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郭汜(?-197)又名郭多,凉州张掖(治今甘肃张掖西北)人,东汉将领。

原为董卓的部下。董卓被杀后占领长安,把持朝廷大权。

贾诩(147-223),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

官至太尉,谥曰肃侯。封衡,字君达,号青牛道士,生于公元116年左右,是陇西狄道(今天武山县)人。

汉末名医,善医药、针灸,自幼习道,与华佗、左慈齐名。向曹操传授了气功养身术。

曹依法习练,收效显著,大喜,乃召见封衡,欲留朝中任职,衡坚辞不受;又以重金相赠,衡亦委婉谢绝,就跨青牛飘然而去。曹叹曰 :“封。

七、通渭县历史沿革

通渭县历史悠久,汉元鼎三年置平襄县,为天水郡治所。

新莽始建国元年 通渭县,改天水郡为镇戎郡,改平襄县为“平相县”,地皇四年七月,成纪(今秦安北)人隗嚣聚众10万反莽,攻陷平相,复称平襄,建立割剧陇右诸郡的政权。永平17年,天水郡更名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平襄为辖县之一。

三国时平襄县为曹魏广魏郡(治今秦安县陇城)辖,西晋时平襄县属秦州略阳郡。治平四年(1067)置鸡川寨仍属秦州。

宋熙宁(1068)元年,陕西秦凤路副督总管杨文广筑大甘谷口寨(今甘谷县杨家城子下村北),朝廷赐名“甘谷城”,又于擦珠谷筑一大堡(今什川乡李家坪古城遗址),朝廷赐名“通渭堡”,因牛谷河通往渭河而得名。熙宁五年(1072)升通渭堡为通渭寨,属熙河路通运军(治今陇西)辖,崇宁五年(1106)升通渭寨为通渭县,属巩州(治今陇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渭县属天水专区辖,1955年改属甘肃省定西专(地)区(现定西市)所辖至今。

八、甘肃通渭县什川乡的历史 详细的

什川乡位于甘肃省通渭县最西部,东接第三铺乡,南与榜罗镇相邻,北与马营镇毗连,西连陇西县权家湾乡、渭阳乡,总面积164.8平方公里,东西长20.3公里,南北宽20.66公里,耕地面积9.35万亩。

乡人民 *** 驻地贾家山,海拔2142米,距县城31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山峦起伏,深沟大涧,高庙山(2241米)为全境最高峰。

年平均气温5-6℃,年降雨量420毫米左右,无霜期在135天左右,气候属温凉半干旱内陆气候。全乡共辖16个村,108个村民小组,4293户,20198人。

境内历史文化深厚,民风淳朴,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详细内容参考:。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县回中山。周人崛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陇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古语云: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中国 历史 上甘肃名人以将居多,主要集中在两汉和三国。

1、李广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文帝十四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汉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汉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和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早先为曹魏官员,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率领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司马昭派兵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来姜维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3、苻坚

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苻坚于383年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4、李暠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隆安元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隆安四年,李暠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义熙元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义熙十三年,李暠去世,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唐朝李氏亦称李暠为其先祖。唐玄宗追尊为兴圣皇帝。

5、吕光

吕光(337年―399年),字世明,氐族,略阳(今甘肃天水)人,前秦太尉吕婆楼之子,十六国时期后凉建立者,386年-399年在位。原为前秦将领,战功赫赫。淝水之战前夕,受命征讨西域,降焉耆、破龟兹,威震西域,诸国尽皆归附。384年,东归占据凉州,收到苻坚死讯后,驻兵割据。389年,称三河王,改年号麟嘉。396年,复改称天王,国号大凉,改年号龙飞。399年,吕光病死,庙号太祖,谥号懿武皇帝。太祖吕光创立了后凉,是中国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上皇”。

6、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黄初四年,贾诩去世,谥曰肃侯。《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

7、姚兴

姚兴(366—416),字子略,羌族,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后秦武昭帝姚苌长子。394—416 年在位。姚兴在前秦时任太子舍人。后秦建国后立为皇太子。393年姚苌死时正值苻登攻打后秦,姚兴密不发丧,待至次年击败苻登后才即帝位,改元皇初。399年夏天,国内天灾频频,姚兴自降帝号,是十六国帝王中少有的仁德之君。姚兴在位22年,勤于政事,治国安民。重视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关心农事。他先后消灭了前秦、西秦、后凉的势力,使西方安宁;同时东与北魏、东晋抗衡。弘始元年,率兵攻打东晋,一举攻陷洛阳,迫使晋军南撤,晋之淮、汉以北纷纷降秦,使统治疆域迅速扩大,西至河西走廊,东至徐、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淮河、汉水流域。

8、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孙,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汉武帝时,跟随李广利出击匈奴,率七百壮士突出重围,被武帝拜为中郎,官居车骑将军长史。汉昭帝时,率军击败武都郡氐族的叛乱,并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昭帝死后,与霍光等尊立汉宣帝,封营平侯。后任蒲类将军、后将军、少府。神爵元年,宣帝采用赵充国的计策,平定羌人叛乱,并进行屯田。次年,诸羌投降,赵充国病逝后,谥号壮。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9、韩遂

韩遂(?-215年),字文约,凉州金城郡(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最初闻名于西州,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以诛宦官为名举兵造反,聚众十万,先后败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后受朝廷招安,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他曾与马腾结为异姓兄弟,后二人关系破裂。袁绍、曹操相争之际,马腾、韩遂被钟繇说服,依附于曹操。马腾入京后,留其子马超统领部队。马超推举韩遂为都督起兵反叛曹操,为曹操所败,韩遂逃奔凉州,后又为夏侯渊所败,病死(一说被杀)。

10、甘延寿

甘延寿(生卒年不详),字君况,北地郡郁郅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西汉时期将领。出身名门,少年时就善骑射,被选拔到御林军中,后被提升为郎官。西汉皇帝看重他的武艺和气力,不久便调升为辽东太守,曾因事被免官。车骑将军许嘉推荐他担任了郎中和谏议大夫,随后朝廷派他出使西域,就任都护骑都尉,与副校尉陈汤共同诛灭了匈奴的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

朱发忠,甘肃靖远人,解放军中将。1948年5月生,1971年4月入党,1969年2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代培班毕业,大学学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试验训练基地司令员、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200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陈秀,甘肃庆阳人,解放军中将。1940年7月出生。历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98年晋升为中将。

周永顺,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来紫堡乡园子村人。1942年7月出生,196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3月x党。历任陆军第47集团军政治部主任、第47集团军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丶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新疆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1997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王建民,甘肃庆阳人,中将军衔。1951年11月2日生,历任南疆军区政治部主任、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新疆军区副政委、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军区政委、兰州军区副政委。2011年晋升中将军衔。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

一、 李广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西汉名将。有“飞将军”美称。箭术高超,有百步穿杨之功,抵御匈奴入侵,英勇善战,杀敌无数,屡立战功。

二、赵充国, 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西汉著名将领。他曾数次与匈奴战斗,有勇有谋,每次都凯凯而归。多次被任命为大将军。并平定了氐族叛乱。

三、姜维, 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时蜀汉名将。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所器重并获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掌握军权,官授大将军,并率军北伐曹魏。但天意难违,终负所愿。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四、符坚, 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由于前秦元气大伤,先前被统一的鲜卑、羌等部族酋豪趁此纷纷举兵反叛,建立了割据政权。在后赵石虎进攻关中时,苻坚率族归服,并迁徙到现今的河北临漳一带。不久投靠东晋,被任为征北大将军,在淝水之战中,苻坚一举灭了东晋,不久自称秦王。

五、董卓, 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权臣。董卓精通武艺,但是他的性格很野蛮,当地的百姓都害怕他。就连羌人都敬畏三分。董卓也是有深谋心机的人,在朝廷实力薄弱的时候趁虚而入,占据了京城。而后,东汉的政权也就有名无实了。

六、张奂, 敦煌郡渊泉县人,在今甘肃安西县东,东汉时期的名将,东汉时为凉州三明之一,他在东汉的对外战争中功勋卓著,多次以恩信安抚、招降外族,使得北方宁静一时。

七、李暠, 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李广十六世孙。李暠精通兵法,善于用人,并建立了西凉政权。北凉君主沮渠侵犯西凉,李暠大怒,亲自率兵追击,在安弥追上并大败沮渠,把被掳掠的人家全部收回。后来沮渠每年来犯,李暠只跟他讲和订立盟约,不与他交战。后来沮渠背弃盟约前来侵犯,李暠派太子李歆截击打败北凉军,擒获北凉将领沮渠。

八、吴玠, 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省静宁)人,南宋名将,通晓兵法且善于骑射。吴玠与敌对垒近十年,尽其毕生精力,率领秦陇、泾原、阶、成诸州和家乡德顺军子弟兵,长期扼守秦凤要塞,牵制金人对东南的压力,使金人始终不敢进犯蜀地。

九、李孝恭, 陇西成纪人,在今甘肃省秦安县,唐朝时期的名将,李孝恭成功招抚岭南诸州,镇压辅公祏叛乱,平定江南地区,拜扬州都督、宗正卿、凉州都督、晋州刺史。贞观初年,任礼部尚书、河间郡王。

十、王进宝, 甘肃靖远人,清朝名将。西北发生骚乱时,正进军云南的王进宝得朝廷令及时地镇压了当地的叛乱,使西北不安的局势得以稳定。后云南吴三桂起兵抗清,一时间西北局势又陷入动荡。王进宝再次被朝廷急召入京,并奉命收复兰州,王进宝派人连夜进击,占领了兰州以南的临洮,接着又出奇制胜,接连收复了兰州以东的定西,从而对兰州形成了包围之势,以截断叛军的退路,在王进宝的指挥下,清军成功收复了兰州。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出自《晋书·姚兴载记》。意思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关西地区自古尚武勇敢,民风剽悍,精骑横行天下,名将辈出,秦国的白起、王翦、李信,汉朝的李广家族,汉末的董卓集团、西凉马超,十六国时期更是有着前秦、后秦、西秦、前凉、后凉、北凉等政权,唐朝的关陇集团......

甘肃名将

李广 ,陇西成纪(甘肃秦安县)人,西汉名将,一生多次抗击匈奴,威震匈奴,被称为“飞将军”。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李广家族还是名将世家,李广有三子,“曰当户、椒、敢,皆为郎”,不过李广家族命运都不好。

李敢 ,李广的儿子,多次出击匈奴,跟随霍去病讨伐匈奴时,勇夺左贤王鼓旗,斩首颇多,被封关内侯。李广难封,李敢却得以封侯,李广跟随卫青讨伐匈奴却迷路最终自尽身亡,李敢迁怒大将军卫青,打伤卫青,被霍去病射杀。

李陵 ,李广长孙,擅长骑射,曾深入匈奴二千余里。在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时,李陵率五千步兵孤军深入要直捣单于王庭,在浚稽山遇到匈奴主力血战又没有后援被俘虏。一年后,汉武帝醒悟李陵的苦,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公孙敖没有救回李陵,还带回李陵在帮单于练兵的消息,致使汉武帝灭了李陵的家族。其实,当时练兵的并不是李陵,而是李绪,但这下彻底绝了李陵的后路,霍光辅政时曾派人劝他归汉,他终究没有同意,最终病死匈奴。

赵充国 ,陇西上邽(甘肃天水)人,西汉名将,“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计定羌人叛乱,开展屯田。

甘延寿 ,北地郡郁郅县(甘肃庆城县)人,西汉名将,与陈汤共同诛灭郅支单于,终结百年汉匈大战。

张奂 ,凉州敦煌郡渊泉县(甘肃安西县)人,东汉名将,平屠各、乌桓之乱,屡破东羌、先零羌,招抚外族,促进了边境和平,功勋卓著。

段颎 ,武威姑臧(甘肃武威市)人,东汉名将,戍边征战十余年,平定西羌、击灭东羌。

董卓 ,陇西临洮(甘肃岷县)人。董卓也是个猛将,力大无双,擅长佩戴两副箭囊,骑马飞驰时左右射击。董卓少年时就结交羌族,屡建战功,一步步拜将封侯,挟天子以令天下。董卓虽然残暴,但是能拉拢一大批人为他效力,自身还是有本事的。

郭汜 ,凉州张掖(甘肃张掖)人,董卓集团的将领,汉末群雄之一。董卓死后,郭汜采用谋臣贾诩的计策,和李傕联兵攻破长安,击败温侯吕布,杀死司徒王允,占领长安,挟持汉献帝,把持朝政。

樊稠 ,凉州金城(甘肃永靖西北)人,董卓集团的将领,东汉末年军阀。董卓死后,联合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合众十余万反扑长安,随后又大败马腾、韩遂。

张济 ,武威郡祖厉县(甘肃省靖远县)人,董卓集团的将领,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也是张绣的叔叔。董卓被杀后,联合李傕等人攻破长安。

张绣 ,张济的侄子,汉末群雄之一,张济死后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割据宛城。曹操南征时张绣率众投降了曹操,因为曹操接纳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张绣反叛突袭杀死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随后,在贾诩的建议,张绣再次向曹操投降,曹操也没有记仇,反而结为亲家,张绣在官渡之战、南皮击破袁谭都立下战功。

姜维 ,天水郡冀县(甘肃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本来是曹魏天水郡参军,诸葛亮北伐时,受到猜疑不得已投降了蜀汉,深受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被拜为大将军,继续北伐,姜维还在剑阁抵抗钟会,邓艾却偷渡阴平,刘禅开城投降,敕令姜维投降。姜维不得已投降钟会,却挑拨钟会谋反,事情败露后,姜维、钟会被杀,邓艾也被部将斩杀。

庞德 ,南安郡狟道县(甘肃武山县)人,庞德曾先后跟随马腾、马超,最后追随了曹操。襄樊之战时,庞德率军支援樊城的曹仁,力战关羽,一箭射中关羽前额,最后被俘后誓死不降。

韩遂 ,汉末群雄之一,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曾联合马超等抵抗曹操,一度对曹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阎行 ,金城人(甘肃兰州市附近),最初跟随韩遂,以骁勇刚毅、武艺超强而闻名。别看阎行名声不显,却是少有的高手,韩遂与马腾发生冲突时,阎行用矛刺马超,矛折断后又用断矛击打马超脖子,几乎杀死西凉第一猛将马超。曹操消灭韩遂平定凉州中阎行也起了重大作用,被拜为列侯。

苻健 ,略阳临渭(甘肃秦安)人,前秦开国皇帝。后赵时期,苻健就深受石虎父子的亲近,加号镇军将军,后来统军扫平关中群雄,建立前秦,

苻坚 ,略阳临渭(甘肃秦安县)人,前秦第三位皇帝,十六国最有作为的名君,一统北方。

苻生 ,前秦第二位皇帝,能力举千钧,徒手与猛兽格斗,跑得比马还快,击刺、骑射冠绝一时,曾单骑冲入东晋桓温阵中,前后斩将夺旗十余次。

吕光 ,略阳郡临渭(甘肃秦安县)人,前秦名将,后凉开国君主,阵前将万人敌张蚝刺下战马。

邓羌 ,安定郡临泾县(甘肃泾川县)人,前秦名将,号称“万人敌”,一生戎马,战无不胜,未有败绩,堪称“前秦第一名将”。

苻菁 ,前秦宗室名将,在前秦开国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

苻雅 ,前秦宗室名将,灭亡前仇池国,威慑吐谷浑向前秦称臣。

苻黄眉 ,前秦宗室名将,联合苻坚、邓羌,斩杀羌族首领姚襄。

杨安 ,略阳清水(甘肃清水县)人,前秦名将,平定曹毂之乱、五公之乱,攻灭前燕。

苟苌 ,武都郡(甘肃武都市)人,前秦名将,率军攻灭前凉。

梁成 ,略阳郡(甘肃天水)人,前秦名将,攻灭前燕、击溃前燕慕容臧。

李雄 ,略阳(甘肃天水市)人,成汉开国皇帝。

姚苌 ,南安郡赤亭县(甘肃陇西县)人,前秦大将,后秦开国皇帝。

李暠 ,陇西成纪人,西凉开国国君,唐朝皇室认定的先祖。

乞伏国仁 ,陇西郡襄武县(甘肃陇西县)人,西秦开国君主。乞伏国仁家族世代都是鲜卑族乞伏部首领,被苻坚击败后投降了前秦。淝水之战时,命乞伏国仁被任命为前将军、先锋骑,因为他的叔叔叛乱回师讨伐。淝水之战后,乞伏国仁背叛前秦,建立西秦。

张轨 ,安定郡乌氏县(甘肃平凉市)人,前凉开国君主。八王之乱时,张轨割据凉州,拥戴晋愍帝司马邺,抵抗汉赵军队,受到朝廷的信任,被封为凉州牧。

沮渠蒙逊 ,张掖临松(甘肃张掖市)人,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君。

刘雄 ,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名将,追随齐王宇文宪东灭北齐,北讨稽胡,跟随太子宇文赟西征吐谷浑,屡立战功。

李虎 ,陇西郡成纪(甘肃秦安县)人,北魏、西魏名将,八柱国之一,李渊祖父。

李世民 ,唐朝的第二位皇帝,领兵攻破长安,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

李孝恭 ,唐朝宗室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灭萧梁,破辅公祐,平定江南,屡立战功。

李道宗 ,唐朝初年宗室名将,李道宗被演义黑的一塌糊涂,但是李世民曾评价他是与李勣、薛万彻二人齐名的名将。

李神通 ,李渊的堂弟,唐朝宗室名将。

李祎 ,吴王李恪的孙子,唐朝宗室名将,神武军的创建者。

李晟, 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唐朝中期名将,号称“万人敌”,屡破吐蕃,讨伐河朔,平定朱泚叛乱克复京师,被封为西平郡王。

李愬 ,李晟的儿子,唐朝中期名将,雪夜下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叛乱。

吴玠 ,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省静宁县)人,南宋名将。吴玠和弟弟吴璘领兵抗金,在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此挫败金军,为保全川蜀之地作出杰出的贡献。南宋初期的七位抗金将领为被追封为七王(蕲王韩世忠、鄜王刘光世、循王张俊、鄂王岳飞、和王杨沂中、涪王吴玠、信王吴璘),吴玠就是其中之一。

吴璘 ,吴玠的弟弟,和哥哥一起领军抗金,屡立战功,被追封为信王。

刘锜 ,德顺军(今甘肃省静宁县)人,南宋初年名将。早年多次战胜西夏,名震西夏,后又在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将完颜宗弼军,是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之后又在柘皋之战再破金军,这一战也是“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

王进宝 ,甘肃靖远人,清朝名将,河西四汉将之一,在平定三藩之乱中有功。

董福祥 ,甘肃环县(当时属宁夏固原)人,清末著名将领。在收复新疆之役中,董福祥先后参与收复达坂城、托克逊城、喀喇沙尔、哈密等地,威震新疆。庚子之变中董福祥率军抵抗八国联军,击毙沙俄军团长安宁科夫,击伤俄军将军,后来议和期间,董福祥被指控为“首凶”,要求清政府将其处死,慈禧因为他护驾有功,最终将他革职,终老田园,死后迫于列强的压力也没有赐予谥号。

西北四马, 马步青、马步芳、马鸿宾、马鸿逵,统治西北地区数十年的马姓军阀。孙殿英率大军进攻宁夏,意欲吞并西北时,四马联合拒孙,经过4个月激战,以孙殿英惨遭毁灭性打击而告终。

开国少将

张明远, 甘肃岷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侯世奎 ,甘肃皋兰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黄德魁, 甘肃临夏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康健民, 甘肃定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李化民, 甘肃临洮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刘懋功 ,甘肃庆阳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鲁瑞林 ,甘肃临夏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徐国珍 ,甘肃天水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

靳虎 ,甘肃榆中人,1961年晋升海军少将。

从地理角度看,甘肃从西北沿东南走向,一千多公里,面积十分广范。气候南北相差甚大,但又四季分明,宋朝以前,森林覆盖面积大,气候适宜,富甲天下。水草丰美,非常适合农耕放牧,又有丝绸之路从中穿过,经济繁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今临洮修筑长城,那时,中原彊界,不过临洮一固原一与赵长城相连,北方匈奴屡屡相犯,直至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收复河西三地,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中,战争连绵不断,中原与外族的战争大多在西北甘肃境内。因此上,甘肃境内,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涌现出不少铁血将士。有的出了名,有的却默默无闻,在 历史 的长河中,即使很多不是甘肃籍的名将,也在甘肃这块大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关西(甘肃、宁夏 、青海)出过的名将有:

飞将军李广(西汉);

三国西凉马超

姜维(三国,识破孔明计策,战平赵云);

庞德(三国,“射羽中额”,战平关羽);

北周上柱国将军李虎(唐太宗袓上)

李晟(唐,“以众则不足,以谋则过多”。开始为唐将,后为唐宰相);

李继迁:西夏帝国奠基者

李元昊:西夏帝国开国皇帝,大败宋、辽两国军队,为西夏建国创立基础。

王进宝(清,康熙年间,陕西提督。《鹿鼎记》王进宝将军原型,协助韦小宝捉拿吴应熊);

王万祥(清,康熙年间名将,台湾总兵,太子少保)。

马化龙(回族),西北回族宁夏金积堡起义领袖,多次击败清军,后失败。

董福祥(宫保),抗击八国联军甘军首领

马褔䘵,马福祥(回族),抗击八国联军甘军将领

升允,陕甘总督,兰州大学创办者。

马鸿宾(回族),宁夏马家军将领,在抗战中做出过贡献,解放前和平起义。

马步芳(回族):青海马家军阀,曾在河西走廊击败红军西路军。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西汉时期名将。李广英猛威武,斩敌无数。在匈奴侵入萧关的时候,李广当时的身份是平民,但是李广从小习武,懂得骑马射箭,一路斩杀了很多敌人,由此被命为汉中郎。后来汉景帝继位,李广被重用,当了陇西的都尉,又改任骑郎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508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