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怎么来的?

圣斗士nd2023-02-13  23

地球的两种来源可能如下

一、传统地球起源理论

传统地球起源理论认为地球起源于太阳系内。依据物质来源方式,划分为三个学派。

(1)分出说

也叫灾变说。在这一学派中,有的认为是另外一颗恒星碰到太阳,碰出了物质,这些碰出的物质形成了行星及地球。

有的人认为:太阳曾经出现过巨大规模的变动,例如太阳的自转快度变快,由一个恒星分裂为两个恒星,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其中一个离开了,离开时所留下的物质形成行星及地球。

有的人认为:太阳原来是一对双星,其中一颗子星被另外靠近的一颗大星拉走了或俘获了。在子星被拉走或俘获时所留下来的物质形成了太阳系现在的行星及地球。

也有的人认为:太阳的伴星爆发成超新星,留下的物质形成了行星。另外还有的观点认为是太阳自身抛射出来的物质形成了行星及地球。

(2)捕获说

这一学派的共同看法认为是太阳先形成的。太阳形成后捕获了周围的或宇宙空间里的其它星际物质,而由这些物质形成了行星及地球。

(3)共同形成说

形形色色的各类星云说都是属于这一学派。这一学派认为:太阳系是由一个星云形成的。尽管各学者对太阳系内的星球形成和自转及公转有各自的见解,但他们都共同认为太阳系是由一个原始星云逐渐演化而形成的,或者说形成行星和地球的物质来源于太阳或与太阳有关系的其它星球。

二、现代起源理论

现代地球起源理论认为,地球是在太阳系外形成的。地核捕获高温熔融物质和其他物质形成巨厚熔融层。熔融层温度降低凝固形成地球最原始外壳。地核与熔融层间形成内过渡层,与外壳间形成外过渡层,熔融层形成液态层。

熔融层温度降低凝固形成地球最原始外壳时产生水和气体,加上捕获的水与气,形成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圈。

在距今5亿年以前,太阳捕获地球,地球产生自转和公转,地质时期进入显生宙的古生代,地球有了阳光,生物爆发式出现和发展。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称呼地球为世界。

地球亦作“地毬”。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是个三轴椭球体。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

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20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和地区,它们通过外交、旅游、贸易和战争相互联系。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星的观点,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地球的由来如下:

地球形成于几十亿年以前,初期的痕迹在地面上已很难找到了,以后的历史面貌也极为残缺不全。若想从地球面貌往前一步一步地推出它的原始情况,困难极大。任何地球起源的假说都包含有待证明的假设,正由于此,不同的假说常常分歧很大。

地球的起源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在古代,人们就曾探讨过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万物的形成问题,关于创世的各种神话也广为流传。自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之后,天体演化的讨论才开始步入科学范畴,逐渐形成了诸如星云说、遭遇说等学说。但事实上,任何关于地球起源的假说都有待证明。

地球介绍

地球是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也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地球的表面大约29.2%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剩余的70.8%被水覆盖。大部分被海洋、海湾和其他咸水体覆盖,也被湖泊、河流和其他淡水体覆盖着,它们共同构成了水圈。地球的大部分极地地区都被冰覆盖,地球外层分为几个刚性构造板块。

它们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在地表迁移,而其内部仍然保持活跃。有一个固体铁内核、一个产生地球磁场的液体外核,以及一个驱动板块构造的对流地幔等。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和氧组成,热带地区接收的太阳能多于极地地区,并通过大气和海洋环流重新分配。一个地区的气候不仅由纬度决定,还由海拔和与该地区和海洋的接近程度等因素决定。

关于地球的起源,科学上已经有严谨的理论,认为地球诞生于50亿年前的太阳系原始云,在太阳形成后,由一些残留物质聚集而成。

在历史上,关于地球的起源有过很多假说,比如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在十八世纪就在他的著作《宇宙体系论》和《天体力学》中,提出太阳系形成于一团星云,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逐渐聚集为恒星和行星。

在十九世纪初,英国著名科学家开尔文,就根据拉普拉斯的星云说,推测地球诞生时为一团高温的熔岩,然后经过长时间的冷却成为现在的样子;开尔文甚至还根据热力学原理,计算了地球从高温熔岩冷却为现在所需的时间,大概是4亿年,以此估算出地球的年龄,实际上这个模型是错误的。

现代天文学认为,在50亿年前,太阳系还是一片原始星云,原始星云来自于更遥远的一次超新星爆发,那次超新星爆发给太阳系原始星云提供了丰富的重元素。

地球的形态:

地球形状大致呈椭球形。地球自转的效应使得沿贯穿两极的地轴方向稍扁,赤道附近略有隆起。从地心出发,地球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高了43千米(27英里)。因此,地球表面离地球质心最远之处并非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而是位于赤道上的厄瓜多尔钦博拉索山的山顶。

地球的参考椭球体平均直径约为12,742千米(7,918英里),约等于(40,000 km)/π,这个整数并非巧合,而是因为长度单位米的最初定义是经过法国巴黎的经线上赤道与北极点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503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