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日:中国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其中的某一天,子日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日子,每隔12天就会出现一个子日。
子时就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这一时间段。
子日一共有五个:
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子在五行上属水,但与天干配合后,每个子日的纳音五行则都不同,如甲子的纳音五行是海中金、庚子的纳音五行是壁上土,因此所表示的吉凶特征也各不相同。
判断周期:
判断一个日子的吉凶,需要了解它的许多方面,首先要知道它的周期。子日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日子,每隔12天就出现一个子日,当然天干不同,所代表的纳音意义也不同。而每60天就会出现一个天干地支都相同的日子。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十二个时辰。
1、子
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正是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正是今明两天的临界,也可以说「明天」这个「产儿」就要诞生,或者已在襁褓之中。子时,是孕含着什么孵化着什么的时刻。
2、丑
子时过后,一点至三点为丑时。
3、寅
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为寅时,正是黑夜即将离开,熹微即被牵引而来的时刻。
4、卯
黎明时分的五点至七点为卯时,天亮了,太阳冒出来,家的门该打开。卯时,黑、白不再混淆,而是断然分开的。
5、辰
七点至九点,大雾茫茫。
6、巳
上午九点至十一点,雾气消失,正是暖融融的时刻,蛇从洞穴中爬出来。
7、午
日中的时候,即十一点至十三点为午时。
8、未:
午后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
9、申
十五点至十七点。
10、酉
十七点至十九点,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此时正是吃饭的时候,就简称「酒时」。
11、戌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
12、亥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
扩展资料
1、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2、古代劳动人民最初给一天内的气象配了代表词。如早晨因太阳出来而植物启动了生长,所以这时辰别名为“木”。
3、到了中午太阳最旺盛,空气中、土地里灼热,所以时辰别名为“火、金”和“火、土”。下午5-7点最干燥,果实糖份最充足,这时辰别名为“金”。到了深夜12点,环境一切冷静,这时辰别名为“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