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是为贼”原话是怎样说的

与狼共枕2023-02-13  17

原句: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意思是: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出自:《论语·宪问》。

扩展资料:

词语辨正

编辑老而不死,就是害人虫吗?这句话是否有不尊重老年人之嫌?

“老而不死是为贼”译作“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 有违儒家“尊老敬长”思想。为什么人老了就应该去死,不死就是害人虫?何况孔子比原壤更老,岂不是说自己更该死吗?所以决不是孔子说此话的本意。

这个译文:“老了还给别人做坏榜样却不去死,这是个害人贼啊”(刘小烽嬴嘉丽)。

此译文,认识到“老而不死是为贼”,是孔子责备原壤叉开双腿坐着(不给他人做好榜样)的愤切之语。而不是说原壤老了就应该去死,不死就是贼。

所以意译作“老了还给别人做坏榜样却不去死,这是个害人贼啊”,这样就指明了孔子的本意,即:人老了更应该给别人做个好榜样。丝毫没有不“尊老”的意思。

《论语》后世影响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而不死是为贼

“老而不死是为贼”出自《论语·宪问》。

详细释义: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示例】:常言道:~。正是你这样人!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

孔子去拜访他的朋友原壤时,原壤叉开双腿坐在那里,也不起身迎接孔子,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一向好脾气的孔子怒骂:“你年幼的时候不知孝顺长辈,爱护兄弟。长大了也没什么可称道的成就。现在老了还不死,简直就是一个祸害。”说完,孔子还有手杖去敲原壤的小腿。

为何孔子这么生气呢?原来按照当时的礼节,在家中有客人时,主人要两膝着地而坐于足,形态与跪相似。现在日本人的那一套,就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如果足底着地,臀后垂,竖膝在前,则曰踞,亦曰蹲,古代东方夷族的风俗就是这样坐。原壤以夷俗对待孔子,既不起身迎接,也不正坐,孔子自然生气。

而孔子之所以这样对原壤,是因为他打心眼儿里瞧不上这位老友。据《礼记·檀弓下》记载:原壤母亲去世后,孔子帮助他安葬母亲。结果这家伙竟然敲着母亲的棺材板唱起歌来,孔子对他心生厌恶,直接走了。

虽然后来孔子尽力替原壤挽回形象,但心中已经对这位好友有所不满。当孔子去他家拜访,原壤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不重视孔子时,孔子再也忍不住了。

将原壤从小到老的毛病数落了一通,并骂道:“你老了还不死,简直就是一个祸害。”一方面,是孔子对原壤的恨铁不成钢。另一方面,原壤可能确实是一无是处。后来,这句话就被用来责骂年老而无德行的人。一些一知半解的人,则认为孔子是在骂所有的老人。

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意思是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拼音:lǎoérbùsǐshìwéizéi,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四书》解释: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钱穆《论语新解》:原壤:鲁人,孔子之故人。

词语辨正:

老而不死,就是害人虫吗?这句话是否有不尊重老年人之嫌?“老而不死是为贼”译作“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有违儒家“尊老敬长”思想。为什么人老了就应该去死,不死就是害人虫?何况孔子比原壤更老,岂不是说自己更该死吗?所以决不是孔子说此话的本意。

这个译文:“老了还给别人做坏榜样却不去死,这是个害人贼啊”。此译文,认识到“老而不死是为贼”,是孔子责备原壤叉开双腿坐着(不给他人做好榜样)的愤切之语。而不是说原壤老了就应该去死,不死就是贼。

所以意译作“老了还给别人做坏榜样却不去死,这是个害人贼啊”,这样就指明了孔子的本意,即:人老了更应该给别人做个好榜样。丝毫没有不“尊老”的意思。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494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