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声音阶是汉族古代音律。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
五音根据三分损益法,把发音体(管或弦)的音高定为宫,将其三等分后再加上三分之一,便得到宫音的下方四度音:徵。继而去其三分之一,又得到徵的上方五度音:商。如此交替运作,相继产生宫、徵、商、羽、角五个音。
五音的价值
它们相邻间的音程关系除角与徵,羽与高八度的宫是小三度外,其余皆为大二度。五声音阶在中国音乐的发展中始终占着重要地位,虽然某些地区出现了六声或七声,但广大地域一直以五声为主,或把六声,七声作丰富和衬托五声之用。
以五声中任何一音作主音,均可构成该音的调式。如宫调式、商调式等,因而形成了传统的五声性调式体系。京剧演员准确地掌握了五音的部位,再结合四呼的运用,便可发音吐字正确,可清晰地传送给远近听众。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五声音阶
五音一般指五声音阶,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zhǐ) 羽。唐代时使用“合、四、乙、尺、工”。
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为“五声”、“五音”等。中国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常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其内涵。
扩展资料:
五音的特色
五声音阶的特色在于,它没有半音阶(小二度)音程,详称“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或“全音五声音阶”。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岛、匈牙利、苏格兰民间音乐以及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
五声音阶常被称为“中国音阶”。其五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专用的名称,分别称为:宫、商、角、徵、羽,唐代时使用“合、四、乙、尺、工”。
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3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宫-商-角)和一个单独的(徵-羽),两段之间以□音隔开。
在五声音阶基础上,每处音的区间可以插入不同的附加音而形成七声音阶。偏音有:变宫、变徵、清角、清羽,附加音的插入可有3种不同的方式,形成3种不同的音阶形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