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在唐人对“弓鞋”痴迷的审美基础上,别出心裁地将这种弓鞋用长长的布帛缠起来,以代替袜子。并在他的妃子娘身上做试验,始行缠足之法,开创了中国女性缠足的记录。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缠足一事自唐代开始,起源于波斯人的舞蹈。南唐与大唐相距不远,况且,缠足起源于舞蹈一说的可信性也较之前者尤甚。或许李后主的娘只是一个著名的缠足者,而非开创者。
正如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一样,古时女人缠足也是被逼于当时社会的现状,相传朱熹朱老爷子极力倡导缠足,认为这是天下大治的基础,因为女人缠了足,便可做到男女隔离“静处深闺”。
说到缠足起因,大概说来有四个方面:审美的要求、两性隔离制度、宋明理学的推动、处女嗜好的促进等。中国女孩在束脚的过程中简直是九死一生。
而关于放足,从清朝康熙大帝诏禁汉人裹脚直到清朝末年,仍旧有相当多的人积习难改或迫于压力一直缠足。直到民国时期,中国女性才真正结束缠足的历史。
扩展资料:
放足之艰难
英明的康熙大帝曾经诏禁汉人裹脚,违者拿其父母问罪。尽管雷厉风行,收效却不大,到康熙七年,大臣王熙上奏请求解除禁令获准,于是民间足之风又大盛,影响到满族女子也纷纷起而裹足。
乾隆又多次降旨严禁,乾隆的禁令只煞住满族女子的裹足之风,汉族民间女子依然裹足如故。近代改革家康有为写了一篇《戒缠足会檄》,希望家乡人放弃缠足陋习,并下决心不给自己的女儿缠足。这一举措使康有为在家乡受到很大排挤。
英国传教士立德夫人在20世纪初的中国南方发动了“天足运动”,并成立了“天足会”。在汉口的维多利亚剧院,商会会长亲自安排座位,让政府官员都来听立德夫人的讲演。她的听众穿着官服,带着随从,端着很大的架子。
他们感到,由一个女人来和他们讨论一个中国人敏感的话题——女人的脚,是不可思议的。官员的威慑力吓得她的翻译临阵怯场。幸好一位中文讲得极好的传教士赶来救场,立德夫人的讲演才得以进行。
立德夫人还借助权威,她让人把张之洞反对缠足的语录用红纸写了贴在会场里,很起作用。她认为张之洞是中国最有学问的总督。在汉阳,她在宣传集会上,让放了足的妇女们站起来,她们当着大家的面笑着站了起来,立德夫人便感到她的湖北之行成功了。
她几乎走遍了中国南方,去了武昌、汉阳、广东和香港,又去了澳门、汕头、厦门、福州、杭州和苏州。这对于一个外国妇女来说,的确需要极大的勇气。
她说,“如果你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踏进冰冷的海水时的感觉,那么你就能体会到我现在动身去中国南方宣传反对裹足时的心情。对那里我十分陌生,而裹足是中国最古老、最根深蒂固的风俗之一。”
但是她还是一脚踏进了冰窟。缠足这种折磨中国妇女一生的野蛮习俗给她很深的刺激。她得到了回报,许多男人和女人当场捐款参加天足会,表示自己不缠足,也要劝别的女子不再缠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缠足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小脚文化
禁止缠足运动已经是近代了。天足运动始于清末,天足即放足,是针对妇女的缠足而言的。 所以“天”指“解放”的意思。天足运动的开始,象征着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它不只是一种千年陋俗的革除过程,同时也是近代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的发展历程。天足运动过后,被缠裹了上千年的小脚终于得到解放,“三寸金莲”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当现代的中国女性能够撒着步子自由奔跑的时候,我们应该回顾一下女性反缠足运动史。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记得一下两个外国人:第一个人是英国传教士约翰.麦克高望。他就是废除缠足的天足运动发起人和领袖。1874年他率先在厦门建立了一个拥有60余名妇女的“天足会",入会的妇女不得缠足。──这是目前中国第一个有历史可考的反缠足组织。第二个人是英国的立德夫人,1878年,她在上海也设立了“天足会",并在无锡、苏州、扬州、镇江、南京等地设立分会,利用广学会出版书刊广行宣传,有的年份甚至散布宣传册达10万份以上,对中国新派人物的“天足运动"有推波助澜之功。在《穿蓝色长袍的国度》的书中,立德夫人专门写了一章反对裹足之行,书中她这样写到:如果你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踏进冰冷的海水时的感觉,那么你就能体会到我现在动身去中国南方宣传反对裹足时的心情。对那里我十分陌生,而裹足是中国最古老、最根深蒂固的风俗之一。这正是所谓的“缠足难,反缠足更难”。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千年来中国父权和夫权的最牢固的壁垒,更是千年来中国女性被规训了的身体和思想。因此,立德夫人在中国南方的劝说活动,并不能与实际放足人数来判断其是否成功,因其劝说而放足的妇女非常有限,但重要的是,她将不缠足的种子传播于中国各地。许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对于接受天足的新观念,但是却缺乏力行的勇气。不过立德夫人深信,毕竟种子已经撒入泥土,只要待其成熟,天足之事必能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