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罗月神》是由郑州歌舞剧院根据曹植的名作《洛神赋》、《七步诗》和《中原洛神传说》创作的古典舞。
该舞蹈以曹丕、曹植兄弟之间的斗争和战争中美女甄宓的命运为线索,巧妙地融合了“诗、书、礼、乐、舞”,揭示了现代人对古典艺术之美的探索和理解,为观众细腻地刻画了一段跨越千年的凄美爱情。
1700多年前,曹植用最美的文字写下了一首诗《洛神赋》。对于世人来说,它勾勒出了与游龙一样婀娜多姿的洛神形象。
1700多年后,郑州歌舞剧院以《洛神赋》为蓝本,打造了100多人的庞大制作团队,以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为基调,用现代美学向世人展示了一部华丽的舞蹈史诗——水月洛神。
水罗月神是郑州歌舞剧院继《风中少林》之后打造的又一部中原地域文化大型舞剧。著名编剧、导演童、创作新版《红楼梦》的作曲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服装设计师麦青、杰出舞蹈家唐诗艺、等。,聚集了100多位国内顶级艺术家,对中国古典舞的风格、体态、节奏等进行深度探索。
故事讲的是曹植在自己的幻觉中见到了洛神。在现实中,他和哥哥曹丕的爱妻甄宓有心灵相通,但不敢越界。面对曹丕毫不留情的猜忌和兄弟间的权力斗争,曹植内心备受折磨;三个人的命运构成了这部凄美的浪漫舞剧空。
《水罗月神》曾是2011年3月河南省优秀文化剧目。它以其绚丽的色彩和优美的舞姿献给了全国两会。向观众展示了一千年前的历史画卷,一时间成为文化焦点。也向全国展示了郑州歌舞剧院的实力。2011年,《水罗月神》还被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选为开幕演出。
中原厚重的文化为全剧注入了灵魂。《水罗月神》创作之初,总导演童及该剧主创人员多次走访河南各地,深入民俗,充分汲取中原历史文化的营养,深入挖掘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美、体态美、节奏美、流畅性美。
尤其是在中原文化的表达上,采用了传统的十二汉砖墙,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镜月结合完美呈现空精神纯净的感觉。歌、舞、礼、乐、诗是全剧的载体。这些元素虽然服务于剧情发展,但其形式本身却有着独特的魅力,闪烁着中原文化的灿烂历史,承载着中国古典美感的方方面面。
2010年12月初,该剧在河南艺术中心成功首演。兄弟之间在欣赏和品味上的权力和地位之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哀叹甄宓的生命体验失落,又为曹植气质中的自由浪漫所感动。同时,他们直观地领略了1800多年前古老的中原文化所传达和投射的古典美。
为了使其真正成为一部彰显中原本土文化的精品舞剧,首演后,剧组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集中的封闭排练。经过精心打磨、修改和完善,《水罗月神》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了三场。
作为河南省优秀文化剧目,《水罗月神》登陆北京保利剧院。它向两会致敬,并连续演出三场。受到与会代表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成为北京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和文化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