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的特点和习性

芫荽怎么读2023-02-12  12

《昆虫记》螳螂的习性是好斗,有镰刀般的前足(捕捉足),交配后母螳螂通常会吃掉公螳螂。善于伏击猎物,身上的颜色通常是隐蔽色,而翅的内侧颜色用场较鲜艳,用遇到天敌时,突然打开翅膀,露出鲜艳的内侧,恐吓敌人。 蜘蛛(虽然不是昆虫但昆虫记中也描写了):通常生活在阴暗的地方,会织出精美的网,用于捕食飞虫,蜘蛛则会躲到一边g等候。猎物掉入陷阱,蜘蛛会用丝包裹猎物,并注入毒液,使猎物死亡并分解猎物尸体,蜘蛛会储存起来,等到饿的时候再享用。

螳螂的食性为陆栖捕食昆虫(肉食性),螳螂食性挑剔,只捕食活的猎物。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都是其适宜的猎捕物。甚至蝉、飞蝗等大型昆虫, 也是它们的捕食对象。

螳螂具有趋光性,-般热带、亚热带种类较多。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故属于不完全变态类的渐进变态。若虫期脱皮7~11次,经8~12龄后到达成虫期。龄的增减受环境和食物多少的影响。绝大部分种类的螳螂行动较为缓慢,不像其它敏捷的昆虫(如蟑螂)能快速行动。但它们拥有保护色,且有着出色的拟物形态,它们能够模仿叶子晃动的姿态前进,慢慢地接近猎物。一旦猎物到

达可攻击的范围内,螳螂就会极快地进攻。-般情况下,螳螂都是以伏击的方式捕捉猎物。螳螂前肢呈镰刀形,长而有力,上有非常锋利的尖刺, 捕食时能牢牢抓住猎物。口器强而有力,能轻易咬破并咀嚼猎物。消化系统强力,能够完全吞食消化猎物(包括昆虫坚固的外骨骼)(这样的肉食性昆虫属于少数)。螳螂体型修长,通常扁平。头部呈三角形,可自由转动。复眼突出,单眼通常有3个。触角长、呈丝状,由多个节构成。前胸长,可自由转动,有些个体往两侧扩展。

《昆虫记》螳螂的特点归纳:

1、螳螂喜欢生存在气温高阳光充足的地方,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体长55到105毫米,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头部呈扇形,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螳螂具有趋光性。

2、螳螂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轻柔,遮住身体全部为覆翅,后翅比前翅要薄,边缘透明色,中间成放射状的紫红色、伸展开呈现扇状,休息时收敛和前翅相合;腹部肥大。前足锋利发达善于捕捉,中、后足适于步行。

3、螳螂动作灵敏,捕食时所用时间仅有0.01秒,只吃活虫,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钳食它的猎物。受惊时,振翅沙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

生物学特性:

螳螂属于渐变态昆虫。若虫经8~9龄发育为成虫,通常一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卵越冬,卵鞘附着于树枝、竹枝、草茎、石块等物体上,不同种的螳螂对附着的物体具有选择性。

若虫、成虫均为肉食性。若虫成活率低,且有自残现象;成虫也具有自残行为,尤其是在交配的过程中有“妻食夫”的现象,这一行为引起了昆虫爱好者较大的兴趣,对其解释也是众说纷纭。

螳螂的特点和特征有:1、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2、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

螳螂的特点和特征有:

1、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

2、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

3、头部呈扇形,较小。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晚上在灯光下呈现黑色,单眼,在两眼之间有3个小点即单眼。

4、触角细长。颈部可180度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460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