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函数的总收入、平均收入、边际收入

书读百遍2023-02-12  17

1、总收入(TR):企业将产品出售后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

TR=P×Q

2、平均收入(AR):企业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收入。

AR=TR/Q=P(单位产品卖价)

AR曲线反映产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3、边际收入(MR):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或在一定产量水平上,多增加一单位产量能使企业的总收入增加多少。

MR=ΔTR/ΔQ=dTR/dQ

拓展资料:

收入函数简介:

价格不变时的收入

(完全竞争条件下)

P=AR=MR

MR=(ΔTR/ΔQ=Δ(P×Q)/ΔQ

=P×(ΔQ/ΔQ)=P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增加生产,不影响单位产品的卖价。实质上是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1、价格不变时,TR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

2、价格不变时,AR、MR曲线与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D)重叠。

价格递减情况下的总收入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

P=AR,但P≠MR,AR>MR(起点除外)。

P=AR>MR

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增加或扩大生产,会使单位产品的卖价下降。

1、价格递减时,AR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为需求曲线(D)。因企业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产品的价格,所以,企业要扩大生产,将使产品的卖价下降。

2、价格递减时,TR曲线先上升,而后下降,呈抛物形。因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价格的能力,其需求曲线D是一条右下斜的直线。

当EP>1时,随产量的增加,TR增加;

当EP=1时,TR达到最高点;

当EP3、价格递减下,MR曲线的几个重要特征

(1) 在起点,MR=AR=P(单位产品的价格)。

(2) MR>0时,P下降,TR上升;

或TR上升时,MR为正。

MR或TR下降时,MR为负。

当TR达最大时,MR=0。

(3) 如果需求曲线D为线性的,则MR曲线的斜率比需求曲线D的斜率大一倍。即意味着MR曲线平分纵轴与AR曲线或者说,MR曲线在需求数量OQ1的中点(OQ0)处过零。

设:需求曲线为:P=a-bQ

则:TR=P×Q=(a-bQ)Q

=aQ-bQ2

MR=dTR/dQ=a-2bQ

显然,两条曲线截距相同(为a),但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为需求曲线的一倍。这意味着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量OQ1的中点(OQ0)处过零。

换句话说,只要需求曲线为线性的,那么,在X轴(横轴)上取一点Q0,使OQ0=Q0Q1,那么联接P0Q0的直线即为企业的边际收益曲线。

TR与EP的关系

1、EP>1时,P上升→TR下降;P下降,TR上升。

2、EP=1时,P上升或下降,TR不变;

3、EPMR与EP的关系

1、EP>1时,MR>0,P下降→TR上升。这意味着在MR>0的弹性区间,由于降价促使需求量增长而增加的总收入足以抵消降价减少的总收入,总收入随价格降低而增加。

也就是说,MR在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区间(EP>1)为正值。

2、EP3、EP=1,MR=0,P上升或下降,TR不变。这意味着在单位弹性区间,TR不随价格的升降而变化。因为随着价格降低(或提高),需求量会不断增加(或减少),但需求量的增长率(或减少率)始终等于价格变化率,从而TR不随价格的升降而变化。也就是说,MR在需求曲线的单位弹性区间(EP=1)处为零。

利润最大化原则

令 π:利润;Q:产销量;TR:总收益;TC:总成本。

则:π=TR(Q)-TC(Q)

要使利润达到最大,要求dπ/dQ=0。

即:dπ/dQ=

dTR(Q)/dQ-dTC(Q)/dQ=0

故:利润最大化条件为:

dTR(Q)/dQ=dTC(Q)/dQ

即:MR=MC

1、MR>MC时,意味着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大于生产这一单位所消耗的成本,表明尚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其结果是厂商扩大生产使供给增加,进而使价格下降,MR减少,MC增加,直至二者相等时,厂商不再增加生产。即:

MR>MC时→多生产一单位产品的R>C→厂商扩大生产,S增加→QS增加→P下跌→MR下降→MC增加,直至MR=MC。

2、MR3、MR=MC时,厂商把该赚的利润都得到了,这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厂商既不会增加生产也不会减少生产。

边际收入和边际收益是一回事。

两个都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边际收益是厂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厂商的产量变化都不会影响价格水平,需求弹性对个别厂商来说是无限的,总收益随销售量增加同比例增加,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等于价格。

拓展资料: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这一法则,如果不断添加相同增量的一种投入品(且若其他投入品保持不变),这样所导致的产品增量在超过某一点后将会下降,也就是说,边际产品将会减少。

生产所需的基本要素有四大类: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财货和企业家才能。

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就得消耗一定的要素,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这个要素比例是确定的,即当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某个要素的投入量势必会影响产量。从开始投入这个要素,边际产量比较平稳(也有可能因为其他要素的非最佳贡献导致边际产量递增),因为其他要素过剩,能保证这个要素按最佳比例充分利用;

达到确定的要素比例之后边际产量则会下降,因为这个要素过剩,没有按最佳比例充分利用,因而会使边际产量递减,最终在其他要素耗尽的之后继续投入该要素出现产量不增。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446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