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的成语如下:
1、染苍染黄: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2、染神乱志:指思想受到迷惑扰乱。
3、染丝之变: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
4、染须种齿:染须发,镶假牙。以之掩饰衰老。
5、染指垂涎:形容急欲攫取,十分贪馋。垂涎,流口水。
6、染指于鼎: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7、染风习俗:指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
8、染神刻骨:犹铭心刻骨。指感受深切。
9、染翰成章:指提笔成文。
10、染旧作新:指改头换面,以旧充新。
11、病染膏肓: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同“病入膏肓”。
12、不染一尘: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13、目染耳濡: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同“目擩耳染”。
14、血染沙场:沙场:战场。鲜血染红了战场。指在战场上牺牲。
15、耳染目濡: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16、命染黄沙:染:沾上。身体挨上黄沙。指死亡。
17、渲染烘托: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烘托:国画的画法,用衬托手法使事物鲜明。指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18、操觚染翰:觚,木简;翰,长而硬的鸟羽。指写作。
19、飞文染翰:挥笔疾书。
20、青蝇染白: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同“青蝇点素”。
染的成语:出淤泥而不染、恶尘无染、染神刻骨 、烘托渲染、染风习俗 。
1、出淤泥而不染 [ 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
【出自】: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
【解释】: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语法】:复句式;作定语、宾语、分句;比喻处于污浊环境保持纯洁品格
2、恶尘无染 [ è chén wú rǎn ]
【出自】:叶圣陶《穷愁》:“儿童诚可爱,一味天真,恶尘无染。”
【解释】:儿童天真可爱没有受到,受到坏习气的影响。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社会风气等
3、染神刻骨 [ rǎn shén kè gǔ ]
【出自】:清·赵翼《瓯北诗话·南宋人著述未入金源》:是遗山之于苏黄,可谓染神刻骨矣。”
【解释】:犹铭心刻骨,指感受深切。受中国北宋诗人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犹铭心刻骨。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4、烘托渲染 [ hōng tuō xuàn rǎn ]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自然还须加一番烘托渲染,才完得这一篇造因结果的文章。”
【解释】: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自然需使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才能得出这篇文章的效果。
5、染风习俗 [ rǎn fēng xí sú ]
【出自】:《云笈七签》卷五六:“染风习俗,所以变化无穷。”
【解释】:指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所以会有变化,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染字成语:不染一尘、病染膏肓、操觚染翰、出尘不染、耳熏目染、耳习目染、耳闻目染、耳染目濡、恶尘无染、耳濡目染、飞文染翰、烘托渲染、六尘不染、目擩耳染、目染耳濡、目濡耳染、青蝇染白、日渐月染。
染蓝涅皂、日濡月染、染指于鼎、染指垂涎、染须种齿、染丝之变、染神乱志、染神刻骨、染蓝涅皁、染旧作新、染翰成章、染风习俗、染苍染黄、血染沙场、纤尘不染、一毫不染、一尘不染、命染黄沙、染翰操觚、渲染烘托。
染组词:染指、染色、传染、污染、渲染、感染、点染、渐染、印染、熏染、浸染、染坊、烘染、习染、漂染、濡染、有染。
染缸、扎染、染病、蜡染、沾染、染洁、侵染、钩染、宣染、染恙、晕染、染铺、三染、染羽、染鼋、染夏、丝染、染古、勾染、旧染、染惑、薙染、染人。
染,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rǎn,最早见于秦朝小篆,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染”的基本含义为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如染料、染色;引申含义为感受疾病或沾上坏习惯或接触到什么,如染病、感染。在日常使用中,“染”也表示熏染,影响,如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