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建于1147年,是俄罗斯的首都,也是莫斯科州的首府。也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教育中心。就像上海之于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综合性城市,是国际化大都市。
莫斯科面积2511km,人口1415万,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因为它有着800年的悠久历史,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旅游古城。
一切都被时间慢慢雕琢,如何在手指间建造莫斯科?
这座城市从不相信眼泪,
唯有爱是永恒的法则。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片尾曲《亚历山德拉》
1
2005年左右,我还不知道双胞胎是谁。
当时家里有张学友、伍佰、周杰伦的几盘磁带,我反复听。
一天晚上,我复习累了,不想听这些磁带,就打开收音机听节目。
收音机里播放着一首青春歌曲:
“莫斯科没有眼泪,雪下得很大,你又冷又憔悴……”
那首歌叫《莫斯科无泪》。
那是我第一次听Twins的歌,让我觉得——我恋爱了。
第二天去县城买了几盘双胞胎磁带和vcd,带回家反复听。爱比天还大,风筝和风,脸红,饮歌……一个又一个循环,把所有的季节都变成了春天。
双胞胎专辑磁带
后来上了大学,工作了,听双胞胎的越来越少。那些我当时熟悉的曲调和歌词,就像青春一样,一点一点的消逝。
直到昨天打开音乐软件,在今天的推荐里找到了一首熟悉的歌:《莫斯科无泪》。我忍不住点了“播放”。
曲调依旧,声音依旧充满青春活力。但是给人的感觉就像“来了又走了才知道”,完全不一样。
十几年前听了这首歌,只觉得是一首简单的情歌,“爱在最古老的国界里,再也逃不掉了。”为爱冒生命危险的画面跃然纸上。
现在再听一遍,很明显歌词表达的不止这些。“一连串的军队在街上戒备森严”,“不要让它因为苦难而崩溃”。显然,这不是简单的描述一段爱情。背后应该有更深层次的东西。
查资料,果然。当许常德写这首歌的时候,他没有强迫它押韵。
他的歌词灵感来自一部俄罗斯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2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于1980年上映。剧情很简单,就是一个弃妇的奋斗史。
17岁的打工妹卡特琳娜(Katerina)假装是一位有钱教授的女儿,参加了一个派对。在聚会上,她和年轻摄影师拉奇科夫一见钟情,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然而没过多久,拉奇科夫就抛弃了她,因为他知道卡特琳娜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女人。
卡特琳娜终于知道,所谓的一见钟情,不过是一见钟情的金钱。
此时,她已经怀孕了。如果是国产片,女主大概会哭两声,闹三声,上吊自杀。但是卡特琳娜不会。
因为“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她想起了一个四十多岁的成功人士在聚会上说过的一句话:“到了四十多岁,你会觉得人生才刚刚开始。”
是的,虽然假感情结束了,但“人生才刚刚开始”,更何况我才十几岁。
凭着这个信念,她终于在四十岁的时候从一个女工奋斗到一个女厂长,收获了真爱。
这一主题与《莫斯科无泪》中的“不允许任何人因苦难而崩溃”完美契合。
1958年的莫斯科
3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前苏联1958年。
当时全世界都在搞战后重建。
那一年,前苏联战术核导弹发射试验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战斗民族的军事实力。
那一年,一大批纪念公园、告别厅从俄罗斯的荒原上拔地而起,一大批建筑师、工程师、教授的名字载入史册。
那一年,保障国土安全的军队在前苏联的大街上游荡了很久。正如《莫斯科无泪》中所写的,“一队又一队的军队在街上戒备森严”。
前苏联第一部手机
那一年,前苏联甚至研制出重量500克,射程200公里的手机。其科技实力在当时首屈一指。
除此之外,俄罗斯的地铁,宠物文化,体育等等都在当年蓬勃发展。
当所有的基石都铺得足够牢固的时候,没过多久,前苏联的“火星”核导弹就震惊了美国人,成为第一个把卫星送上Tai 空的民族。
而所有的成功都来源于一句话,那就是1980年的片名——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我不相信眼泪,我只相信努力,所以有千千万万的科学家,千千万万的军人,千千万万的建设者,千千万万的女工“卡特琳娜”。
像成千上万的星星,聚集在一起,努力发光,终于点亮了俄罗斯的夜晚空。
安静的顿河
4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成为了前苏联的战后信仰,那么在此之前呢?这就是他们所信仰的吗?
是的。
巧合的是,在听《莫斯科无泪》和看《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时候,我正好在读《静静的顿河》。
本书以一战为背景,以哥萨克格里高利·本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个人在时代洪流下的无奈。
哥萨克人
5
书中战斗的核心主要聚集在俄罗斯。
当时俄罗斯的战斗派别分为哥萨克、红军、莫斯科军三方。
哥萨克是俄罗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为自己的利益和自由而战。
莫斯科的军队是沙皇集团的保皇派,希望把所有俄罗斯人都控制在手心里。
不用说,红军是由不堪压迫的人组成的,意图推翻保皇党,向哥萨克投降。
三大军团互相厮杀,锲而不舍,永不落幕。
混战中的人,从几岁的小孩到七八十岁的人都有涉及。虽然是自己做主,但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信念——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格雷戈里告别了他的家人
当格雷戈里要去打架时,他的女儿伤心地哭了。这时,他的儿子——大约只有四五岁——立刻训斥他的妹妹:“哥萨克人从来不哭,如果哥萨克人哭了——那将是最大的耻辱!”
伊凡被哥萨克人带回了村子。
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是格雷戈里的童年。他加入了红军。在一次战斗中,伊凡被哥萨克部队逮捕。哥萨克人把伊凡带回格里高利村,所有以前的邻居和老乡都向他吐口水,扔石头,骂他。直到被杀的那一刻,他没有流泪,也不后悔自己的决定。他只有一个希望:“永远不要在老婆儿子面前被杀!较好的...赶快...(杀了我)"
在一次战斗中,苏联红军占领了一个哥萨克村庄,所有哥萨克人被迫逃离。
其中,有两位老人。一位老人喝了一口酒,抱怨道:“我所有积累的财产都要完蛋了!”说着,他的脸变紫了,眼里充满了泪水。
另一位老人是这样说的:“不要哭,特罗菲姆·伊万尼奇。莫斯科——我不相信你的眼泪!”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6
这本书是肖洛霍夫在1925年写的,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早了几十年。
在这里,《静静的顿河》第六卷第六十章,大概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最早出处。
这样的精神和信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俄罗斯是绝不会形成的。肖洛霍夫刚刚做了一个精确的归纳。
这种信仰,一定是从俄罗斯人存在于世界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萌芽、成型、深入人心,因为只有这样,只有“不信眼泪”,俄罗斯才会在一次次被击倒后,一次次爬起来,成为公认的“战斗民族”。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为战后重建而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才足以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只有这样,才能激起一个作词人的创作欲望,写出曾经在街头巷尾传唱的《莫斯科无泪》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