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ì(声母s,韵母i,四声)
基本字义:
耜是中国古代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铜耜出现于商代晚期,实际出土的都是耜头。形制为扁状尖头,后部有銎,用以装在厚实的长条木板上。木板肩部连接弯曲而前倾的长柄。柄与耜头连接处有一段短木末端安横木。使用时,手执横木,脚踩耜头短木,使耜头入土起土。
扩展资料
笔顺:
组词解释:
1、石耜[shí sì]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的石制锹形农具。
2、春耜[chūn sì]指春耕。
3、剡耜[yǎn sì]锋利的耒耜。
4、县耜[xiàn sì]悬耜。谓闲置农具,不耕作。
5、倳耜[zì sì]将耜插入地中。指翻耕土地。
耜读sì ,声母是s,韵母是ì ,声调是第四声。部首:耒。
基本释义
1、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现在的锹。
2、古代跟犁上的铧相似的东西。
耜(sì) 一般见于古籍中,本义为古代农具名,原始翻土农具耒耜下端的主要铲土部件,装在犁上,形状像今的铁锹和铧,用以翻土。最早是木制的,后用金属制。耒(lěi)是翻土的工具。
梩(sì) 形声。从耒时,以声,梩字亦作耜。范文澜 《中国通史》第一编:“古书籍里记载着不少有关远古的神话和传说。如《韩非子·五蠹篇》有所谓‘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的有巢氏时代,有所谓‘钻燧取火,以化腥臊’的燧人氏时代。
扩展资料
组词:耒耜
读音:lěi sì
耒耜 (lěi sì) 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农具, 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后来,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耒耜的发明证明我国古代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 也反映了当时农学水平的提高。耒耜耒是耒耜的柄, 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 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 然后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