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个基本范畴:
一是指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要求,作用于执政者的内心世界,形成廉洁从政的文化动力;
二是指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从政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用健康向上、追求清廉的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
三是指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职业文化;
四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的社会境界在心理上的一种文化反映。廉政文化,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
扩展资料:
廉政文化起源
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周礼》就曾经提出,对官员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
根据欧阳修的《廉耻论》,公正清廉,乃"士君子之大节",也就是说清廉是官员必备的政治品德。明朝的郭允礼撰写《官箴》,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吏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成为对"公廉"最为后世称道的经典阐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廉政文化
廉洁文化内容如下:
廉政文化是人们对廉洁政治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它从根本上反映了一个阶级和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政治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
其主要内涵是政治思想道德、政治社会文化氛围、政治家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廉政文化建设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和思想的新的发展和探索,其核心价值是廉政为民。
四个基本范畴:
一、指廉洁政治的思想道德要求,它作用于统治者的内心世界,形成廉洁政治的文化动因。
二、在全社会营造廉洁政治的良好文化氛围,形成以廉洁为荣、以腐败为耻的社会风尚,以追求诚信的健康进步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三、各级专业员工遵守敬业爱岗、廉洁自律、守法的职业道德文化。
四、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公平正义、稳定秩序、诚实友爱的文化心理反映。廉政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廉洁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
廉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的屈原《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文化特征
一、是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
二、是指向的权力性,主要表现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
三、是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四、是组织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