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教育的简称。是指对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少数民族实施的教育,是中国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8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依据法律,遵循规律,结合实际,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学前教育阶段基本普及两年双语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普及双语教育。
广义的民族教育是指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外来文化引进、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狭义的民族教育则专指对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的教育。
民族教育
民族教育说到底是“人权”的问题,即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问题。同时,民族教育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从更深的层次来说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有56个民族,民族的教育同国家稳定密不可分。民族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少数民族的孩子进入主流社会,而是要通过教育培养大批民族知识群,通过他们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传承民族文化,从而保持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当前中国的少数民族教育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1.各民族的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2.学校布点较少,课程设置和学制管理不完全统一;3.办学形式和教学使用的语言文字有差异。
现状编辑
发展
纵观中国民族教育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民族教育法规建设总是落后于民族教育自身的发展。由于民族教育法制的不健全,导致民族教育政策所确定的各项优惠措施难以落实,民族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得不到保障。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民族教育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加强及2001 年12 月中国加入WTO,民族教育立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这种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表现
第一,民族教育法规体系极不完善,法规层级过低。从现行的民族教育法规来看,大量的为民族教育行政规章及规章性文件,法规很少,至今没有民族教育单项法,更没有居于《宪法》和《教育法》之下的统领民族教育法规规章的民族教育基本法,民族教育法规体系远远没有建立起来。由于民族教育法规体系不完善,法规层级过低,必然导致法规刚性不足,从而影响其效力的发挥,很难起到应有的对民族教育的保障和促进作用。2002 年,国家曾启动了《少数民族教育条例》的起草调研工作,拟在行政法规层次对全国少数民族教育中重要的基本的问题做出明确规范,并计划于“十五”期间颁布实施《少数民族教育条例》。但《少数民族教育条例》至今未能出台。当前,为适应中国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需要,以及民族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迫切要求有关方面将《少数民族教育条例》的制订工作列入紧要工作议事日程,促成其尽快出台。与此同时,着手起草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基本法———《少数民族教育法》,为它的出台积极创造条件。《少数民族教育法》的起草制订,将极大地推进中国民族教育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使中国民族教育事业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
民族教育
第二,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有失偏颇。通过对中国民族教育立法历史与现状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民族教育立法比较注重对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特别是进入主流社会的受教育权的保护,而忽视对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中作用、角色的规范。中国现行民族教育法规很少有关于维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中国民族教育立法内容的重大缺失,也是中国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的偏颇。这一点,可从中国双语教学政策的演变中略见一斑。建国初期中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而现阶段更多地是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和掌握,如规定在使用民族语授课的民族中小学逐步从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程、制定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试行) 》、《关于在有关省区试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的通知》等,而有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规定,则非常缺乏。[2]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但是,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少数民族“西化”、“分化”的图谋,特别是近年来他们把“西化”、“分化”的目标对准民族地区的青少年,这就需要在民族地区学校工作的教职工要认清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做好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工作。以下笔者就个人教育实践谈一谈在民族学校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观点和方法,供同仁们商榷指正。
一、作为民族地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习和掌握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指导纲要及主要内容
1.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牢固树立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自觉意识。
2.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把各民族学生从思想到行为自觉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要求上来,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了解、继承和发扬,增强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并具备正确对待分析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素质,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共同进步和发展;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遗余力地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
(1)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特征,普及民族知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2)掌握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民族理论,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3)结合世界和国内的各种民族现象,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认识党和国家所实行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增强在思想和行动上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素养和能力。
二、学校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要充分发挥它的引领和主导作用
1.思想品德课上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的年级和年龄阶段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和教育。
小学阶段重点学习我国民族的种类、分布区域、人口数量等基础知识以及语言、文字、生活习俗等民族知识,了解各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和发展原则。初中阶段重点学习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知道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政策和法规为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能运用这些政策法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高中阶段重点学习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和现状,知道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坚定的中华民族终将实现伟大复兴的信念。
2.思想品德课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一定要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因地制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用丰富的关于民族团结感性材料,使民族团结教育水到渠成。如笔者任教的是一所藏族中学,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就运用了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如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通婚,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再结合近年来本地水电交通的发展,通过历史和现今的变化对照与比较,用身边的实事让藏族学生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同分裂分子划清界限。使他们牢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宗教观和民族观。
三、在民族地区学校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善于组织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
1.学校要定期聘请为民族团结事业做出贡献的宗教人士和先进模范来校搞民族团结教育讲座。
2.每学期开展学说普通话、藏语的演讲比赛;让各族师生在校学唱如“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翻身农奴把歌唱”等民族歌曲和革命爱国歌曲,并积极组织民族歌舞的文艺表演活动。
3.组织各族师生参加当地各具特色的民族节日,学习藏族的习俗与禁忌,使各民族师生更好的团结互助,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
4.有效利用校广播站、板报和校刊等校园媒体宣传民族政策、民族知识、民族英雄等内容,创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5.经常在师生中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读书征文和观看反映民族历史风情影视等活动。
6.利用寒暑假组织师生深入基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向广大民族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规,进一步增强广大农牧民的民族团结意识,创建文明和谐社会。
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能培养各民族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能较好地提高师生的政治觉悟,自觉地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因此,在我国中小学教育必须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常抓不懈,让全国的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牢固的民族团结意识,为祖国的安定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56个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教育;
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的教育;
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
四、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
五、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教育;
六、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教育;
七、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的教育;
八、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反对宗教极端势力、反对暴力恐怖势力的教育;
九、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十、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其他内容。
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1、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民族团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3、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4、民族团结是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客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