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是谁的儿子?

75三杰2023-02-12  25

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子。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死后,李显于同月甲子日继承皇帝位。

嗣圣元年(684年)改年号为嗣圣。由于李显庸弱无能,即皇帝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

李显重用韦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李显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想要擢升为侍中(宰相职),裴炎立马表示不可。李显大怒说:“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裴炎听后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对中宗的举动大为恼火。二月,继皇帝位才55天的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被贬出长安。

圣历元年(698年)三月,武则天假托李显有病需到洛阳治疗,派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秘密召回李显及家人。李显结束了流放的生活回到洛阳。九月,武则天重新立李显为皇太子。李显被重立为太子之后很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出于这一动机,他决定和武氏联姻。

就这样,他的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幼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中宗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稳固确立自己的地位。

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正月,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发动神龙政变,突率羽林军五百余人,从玄武门冲入紫微城,在迎仙宫杀张易之、张昌宗。这一天,相王李旦也率南衙禁兵加强警备,配合行动。武则天无奈,先令太子监国,次日传位。隔了一天,李显在通天宫即位,大赦天下。

扩展资料

李显流放房陵与历史上的许多流放者不同,他头上还有一个 “王”的桂冠而不是失国之君或囚犯。同时,这个时期是大唐鼎盛时期,国安民阜,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之武则天并没有对李显 “制约甚急”,所以李显在房陵的物质生活是 “别宫”式的,这从 《房县志》中收录的贡生汪魁儒的词赋中可见一斑。

李显流放房陵时,所随人员300多人,不只是嫔妃、子女,还有近臣、侍从,其中不乏文人墨客、能工巧匠。这些人长期生活在宫廷氛围中,熟悉和掌握宫廷生活方式,他们代表着最高端的宫廷文化。来到房陵后,他们通过与民间百姓的交往、交流而推广宫廷文化。民间则在向往中效仿宫廷生活、礼仪而接受宫廷文化,从而实现了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融合。

李显奉诏返回洛阳是秘密进行的,轻车简从,只有家人随行,其保密程度到了身为宰相的狄仁杰在宫中见到李显时也大吃一惊。跟随李显一起来到房陵的近臣、侍从们,绝大多数留在了房陵,许多人甚至入乡随俗,成为房陵的永久居民。这些人成为宫廷文化的传承人以及宫廷文化、民间文化融合统一的促成人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显 (唐中宗)

唐中宗李显简介

唐朝第四位皇帝: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神龙三年八月三日加尊号为应天神龙皇帝,景龙四年六月二日壬午日半(710年7月3日)被毒死于神龙殿,终年55岁,庙号中宗,谥号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景云元年十一月己酉葬中宗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龙泉山)。武后生四个儿子,中宗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其两位皇兄一死一废之后,李显被立为太子。

高宗于公元683年12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嗣圣”。中宗比高宗更为庸柔无能,即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他重用韦皇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欲以韦皇后之父韦元贞为侍中(宰相职),裴炎固急以为不可。李显大怒:“我以天下给韦元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裴炎听后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对中宗的举动大为恼火,公元684年2月,继位才36天的中宗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

中宗先后被软禁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县)14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中宗就吓得想自杀。韦氏总是安慰他说:“祸福无常,也不一定就是赐死,何必如此惊恐。”韦氏的鼓励、帮助、劝慰,才使他在逆境中坚持着活了下来。因此,中宗和韦氏作为患难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曾对韦氏发誓说:“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

公元699年,中宗被武则天召回京城,重新被立为太子。中宗很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出于这一动机,他决定和武氏联姻。就这样,他的一个女儿即后来的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 *** 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中宗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稳固确立自己的地位。长安元年(701)九月,他的儿子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夫妇少年气盛,对祖母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深表不满,被张易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武则天,说他们诽谤朝廷,结果武则天逼令李重润、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杀。不过,因为牵扯面不大,武则天并没有深究。显而易见,张易之、张昌宗已对中宗一家构成了威胁。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正月丙午日,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玄武门,杀张易之、张昌宗。迫使则天皇帝传位于中宗。改年号为“神龙”。2月,复国号为唐。中宗复位后,马上立韦氏为皇后,又不顾大臣的劝阻,破格追封韦皇后之父亲为王,并让韦皇后参预朝政,对张柬之等功臣却不加信用。将韦皇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封上官婉儿为昭仪。教她专掌制命,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

韦后同武三思关系暧昧,韦后又十分信用儿女亲家武三思,并以此结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左右着朝政。武三思和韦后的关系十分暧昧,隔几天就进行一次不正之风.有一天,两人刚刚"完事",便在床上衣衫不整的赌钱,唐中宗上完早朝之后,见二人正赌,还兴致勃勃的帮人家数筹码,不一会,安乐公主来了,几人越发快乐尽兴!张柬之等大臣眼见又要重演武则天的旧事,力劝中宗除掉武三思。武三思和韦后反诬告张柬之等人谋图不轨,怂勇中宗明升暗降,将张柬之等人册封为王,调出京城。武三思又派刺客在途中将他们刺杀。安乐公主也野心勃勃,一心想做武则天第二。她要中宗废黜不是韦皇后所生的太子李重俊,由她自己当皇太女。韦皇后和武三思也怂勇中宗废掉李重俊。李重俊便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于公元707年发动羽林军共三千多人,杀死武三思父子,又攻入宫中,想攻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因众寡悬殊,两李被杀。韦皇后乘机诬陷宰相魏元忠与太子有勾结,将其贬出京城,独揽了大权。韦后肆无忌惮地大卖官爵,中宗也不加制止,一切按她的意愿去办。

有个时期,安乐公主自己写好了诏书,掩住正文拿去让李显盖印,中宗竟看也不看地把印盖上。就是这样,中宗听凭她母女俩弄权,自己则只顾过着 *** 的生活。有一年的元宵节,中宗在韦皇后的怂勇下,带着公主和宫女数千人,全都换上平民的服装出宫逛灯市,赶热闹。到夜深回宫,一查点,数千宫女逃走了十之五六。怕声张出去有损体面,中宗也只得不了了之。又有一次,中宗在皇宫内召见百官,命令三品以上的官员抛球和拔河,供他和韦后欣赏。朝臣多数是文官,不好嬉戏,直弄得他们个个丑态百出,尤其是那几个上了年纪的大臣,体力不支,拔河时随着长绳扑倒在地,一时站不起来,手脚乱爬。中宗和韦后见了,还都开怀大笑。

公元710年5月,一个地方小官燕钦融上书指责韦皇后 *** ,干预朝政。中宗亲自召燕钦融来京诘问,韦皇后指使信党喝令卫士当众将燕钦融摔死。中宗看了,露出了很难看的脸色。韦皇后怕中宗查究她的 *** 之事,安乐公主则希望母后临朝称制,自己当皇太女,效法武则天。母女两便密谋害死中宗,韦皇后知道中宗喜欢吃饼,于是命令情夫马秦客配置了毒药,她亲自将毒药拌入饼中,蒸熟,命令宫女送入神龙殿。中宗正在翻阅奏章,见饼送来,随手取来就吃。不一会儿。忽然腹中绞痛,扑倒在榻上乱滚,太监急忙去报告韦皇后,韦皇后故意磨蹭,拖了许久才来,见中宗痛苦的样子,还假装问中宗怎么了。中宗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是用手指着嘴呜咽的哭泣,没多久便死于长安宫中的卧榻上。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龙泉山)

暴崩之谜

按照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唐中宗李显是被毒死了。《资治通鉴》是这样说的:“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按照这个说法,韦皇后的两个情人杨均和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败露,韦皇后想当皇帝,而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几方势力都觉得中宗碍手碍脚。于是,大家联合搞出了一碗毒汤饼。

为了增强这个说法的合理性,《资治通鉴》在景龙四年的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个月还特意加上一笔:“五月,丁卯,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复上言:‘皇后 *** ,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

有人状告皇后 *** ,公主、驸马和大臣谋逆,中宗当然要把告状人燕钦融找来当面盘问。面对中宗声色俱厉的盘问,燕钦融大义凛然。其实,中宗对妻子和女儿也不是完全没有意见,现在这些丑事连地方小官都知道了,中宗也觉得挺没面子的,于是就默默地把燕钦融给放了。没想到燕钦融才出大殿,就被韦皇后的死党——宰相宗楚客派人杀死在殿前。中宗虽然没有追究,但却头一次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愤怒。韦皇后和她的党羽这才担心起来,开始想对策了。

那他们到底想出什么对策呢?那就是下毒害死唐中宗。但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个人认为,中宗应该不是被毒死的。为什么呢?

第一个理由是在现存史书中,第一次提到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谋杀,是在此后半个多月的一场针对韦皇后的政变中,带有明显的军事动员色彩。就在中宗去世十八天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发动了政变。当时一个政变的将军对士兵说:“韦皇后毒死先帝,我们今天要杀死韦后,为先帝报仇!”显然,说韦后毒死中宗只是给政变找个充分的理由,不足以作为了解事实的依据。

第二个理由,完全把安乐公主作为反面教材来对待的《旧唐书》提到了她想当皇太女、修定昆池等作威作福的许多细节,但是却根本没提到她还给中宗下过毒。显然,这样的重大遗漏,绝不是因为《旧唐书》的作者袒护安乐公主,只能说在当时人们还不认可安乐公主投毒这件事。

第三个理由,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在死后都以礼改葬。在唐中宗死后半个多月,韦后和安乐公主也死于政变。虽然政变打出的旗号是她们两个人毒死中宗罪该万死,但是在政变结束后不久,她们俩却还是被以礼改葬了。如果她们真毒死了中宗,怎么还能认可她们的身份、以礼改葬?

第四个理由,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当时并没有毒死中宗的现实需要。她们当时的准备还非常不充分,如果唐中宗在,她们还可以背靠大树,在他的保护下进一步发展势力。这样看来,说韦后母女狗急跳墙,毒死皇帝的记载并不可信,属于当时胜利者的谎言。

那么,唐中宗怎么会死得如此突然呢?这就要考虑李显的家族遗传病史了。众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脑血管的遗传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长孙皇后、唐高宗统统患有“气疾”、“风疾”,这在古代都指心脑血管类疾病。正因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们并不长寿,李显五十五岁死亡尚属正常。

另外,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以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征的,李显在事先没有表现出什么症状的情况下暴卒,也符合心脑血管疾病的一般规律。这样看来,说韦后母女毒死中宗是一个千古冤案。当然,这只是一个推测。

但是,无论如何,唐中宗的死,对于当时政坛来说又是一场大地震,惹出了一系列的权力纷争,最终由李隆基取得胜利政权,唐朝也进入短暂的稳定发展时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412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