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寻仙不辞远是什么意思

夙愿的意思2023-02-12  22

五岳寻仙不辞远的意思是: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先写作者之行踪,次写庐山之景色,末写隐退幽居之愿想。不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庐山秀丽雄奇的景色,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

流露了诗人一方面想摆脱世俗的羁绊,进入飘渺虚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的美好风物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全诗风格豪放飘逸,境界雄奇瑰玮,笔势错综变化,诗韵亦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几次转换,跌宕多姿,极尽抑扬顿挫之美,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即诗人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的次年。李白遇赦后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重游庐山时,作此诗寄卢虚舟。当时李白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这句话的意思是: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

出处: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原诗: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译文:

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扩展资料:

此诗约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李白正隐居庐山屏风叠。他亲眼看到因唐朝统治者的腐朽而引起的尖锐的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预感到唐王朝正处在危机四伏的政治局面中;但他又不愿意与统治集团同流合污,因此决计放荡江湖,隐遁山林,在脱离世俗的环境中追求理想境界,表示他对权贵们的批判和对腐朽统治的抗争态度。

通过对庐山的风景描写,抒发了意欲出世的思想感情,寄寓了对肃宗朝政的失望和愤慨,并劝告友人及时引退。全诗境界开阔,气势雄放;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多姿,极富抑扬顿挫之妙。

1、五岳寻仙不辞远下一句:

一生好入名山游。

2、原文:《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3、翻译:

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

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

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

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

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

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

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

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

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

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

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

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

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

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

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

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409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