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八大名臣是哪些人呢?

江夏区邮政编码2023-02-12  29

晚晴八大名臣为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

曾国藩(1811-1872)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乡的耕读世家。他的祖上都是以务农为生,祖父曾玉屏少有文化,父亲曾麟书也只是当过塾师。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经过自身努力奋斗,他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中的人物,他的影响力不仅深入到晚清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个领域,而且地,他还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先驱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轮船,第一所兵工学堂,第一批赴美留学生,都是在他的主导下应运而生。

人生经历来讲,政治仕途上,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爵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军事战争上,组建起湘军,力挽狂澜之中,攻灭太平天国;家庭教育上,至今还有一本《曾国藩家书》被出版成多种书籍;文学学术上,继承桐城派之余他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思想哲学上,他又对程朱理学有着很大的发扬;书法艺术上,他提出乾坤大源之说,堪称为当世“大家”;所有种种综合体的曾国藩,不愧是站立在了巅峰的人生大赢家。

胡林翼(1812-1861)

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出身于湖南益阳县官宦家庭。

1836年,胡林翼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1846年,在学生们的畴凑下,他捐纳了一个贵州地方上的知府。

太平天国运动时,胡林翼被派往湖北、湖南抗击太平军,曾国藩对其很是看重。

湘军将领中,胡林翼还是比较突出的,紧紧跟随曾老大的脚步,积极打击太平军,拼命敲打捻军,后来湘军攻克安庆,曾国藩推胡林翼为首功,清廷加封其为太子太保衔。

而安庆被攻克后,没多久,胡林翼就因病在武昌去世。

骆秉章(1793-1866)

骆秉章,原名骆俊,字吁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湘军重要将领。

骆秉章于1832年考中进士,被选庶吉士。1850年,他被任命为湖南巡抚。骆秉章对于曾国藩办团练很是支持,又能任用左宗棠为幕僚。1861年,他被任命为四川总督。1862年,骆秉章在与石达开和谈中使诈,将石达开俘虏,后押解至成都凌迟处死,清廷授他以太子太保衔。

1866年,骆秉章病逝,清廷赠了他太子太傅头衔。

左宗棠(1812—1885)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

左宗棠年少成名,当时的清廷知名官员贺长龄、陶澍、林则徐等人都对他颇为看重,但因科举上的屡屡失利,他也只能是以非“正途”方式踏入官场。

1852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左宗棠应邀入湖南巡抚幕府,期间他的表现极为出色,力挽于狂澜,令得时人称之为“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1860年,清廷的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左宗棠跟随同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的时候,在湖南等地招募到五千多人,组建成为一支军队,称之为“楚军”。

左宗棠本身就能征善战,有了这支军队在手,更是如虎添翼,在与太平军交战中,少有败绩。之后,在对付捻军,平定陕甘回乱,收复新疆过程中,这支军队又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令得对手们闻风丧胆。而与此同时,左宗棠的官位也是节节高升,成为清廷中极为重要的汉人官员。

1884年,正值中法战争,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正是在他的积极布防下,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取得胜利。然而,只是一年后,左宗棠就在福州病故了,时年七十三岁。

彭玉麟(1816年—1890年)

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府,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时人称之为雪帅。

彭玉麟先前参与过镇压当地人的起事,1853年,彭玉麟受曾国藩的邀请,加入湘军,在衡州创办了湘军水师。

彭玉麟所统领的湘军水师,与太平军的屡次交锋,在湘潭之战、岳州之战、湖口之战、九江之战、天京之战中,都占据着很大的优势,等到天京城被攻克,彭玉麟因功被清廷封为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并赏加了太子少保衔。

太平天国平定后,彭玉麟会同曾国藩制定了长江水师营制,奉清廷之命,每年巡阅沿江水师。中法战争期间,他又率水师驻扎在虎门,对于朝廷的议和,并不认同。

1890年,彭玉麟病逝于衡州湘江东岸,清廷赐封太子太保,谥号为“刚直”。

曾国荃(1824—1890)

曾国藩的兄弟中曾国荃,应该是能力最为出众,成就最高的,他是湘军的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素有“曾铁桶”之称。

1852年,曾国荃被录取为贡生,之后,他跟随着曾国藩筹建了湘军。他所在的吉字营,是曾国藩的嫡系部队。

在与太平军的屡次交战中,曾国荃曾击败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先后击毙了对王洪春元、德王唐日荣。1864年攻陷太平天国京城天京,也是曾国荃的部队,曾国荃也因功被封赏为太子少保衔,一等威毅伯。然而,在之后的对战捻军过程中,曾国荃却是屡尝败仗,因此还被摘取顶戴。

1875年,曾国荃再次复起,历任了陕西巡抚、山西巡抚,陕甘总督兼兵部尚书衔、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等职务。直到1890年,曾国荃病逝在了任上,时年六十六岁。 

沈葆桢(1820—1879)

沈葆桢,原名沈振宗,字幼丹,福建侯官人,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知名大臣林则徐的女婿。

1847年,沈葆桢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1856年,沈葆桢被任命为江西广信知府。任职期间,在与太平军的交战中,显露头角。1861年,曾国藩请他赴安庆大营,委以重用。1867年,沈葆桢接替左宗棠开始处理船政。1874年,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前往处理,至此开始了他他在台湾的近代化倡导之路。1875年,沈葆桢又被任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负责督办南洋水师。1879年,沈葆桢在江宁任上病逝,享年59岁。

李鸿章(1823—1901)

李鸿章,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出生于安徽合肥,除这“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名号外,他还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他的对手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他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李鸿章从小聪慧好学,学问扎实,1840年,十七岁时就中了秀才,1846年初次会试落榜后,李鸿章以“年家子”的身份拜入曾国藩门下,从此人生发生极大的改变。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李鸿章回到老家,组织团练,这段经历持续了五年,因父亲去世“丁忧”而告终。1859年,李鸿章再次复起,成为了曾国藩幕府中的一员。

1861年,太平军进攻上海,上海守军抵御不住,上海地方官绅们只得向驻扎在安庆的湘军老大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求救。

1862年,奉曾国藩之命,李鸿章,以湘军制度练两淮勇丁,在安庆开始组建“淮军”(也称“淮勇”)。

淮军成立初期约有六千五百人,军中的主要将领大多来自于李鸿章早年办的团练队伍,兵员主要来自于安徽江淮一带。

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这支淮军也是出了很大的力,他们与外国军队协作,辅助湘军,给予太平军全力打击。之后,淮军还与捻军扛上了,在平定捻军过程中非常耀眼。

淮军的节节胜利,给予李鸿章极大的政治资本,得以建立自己的政治势力集团。

当内乱平定后,李鸿章积极投入到洋务运动中,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他一人就创办了三个,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也是由他督办创立,这算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了。

然而,李鸿章为后人诟病的是,在外交上,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诸如《马关条约》、《天津条约》、《中法新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等。

1901年,在签订完《辛丑条约》后,李鸿章被诊断为胃血管破裂,之后病逝在北京,时年七十九岁。

盛世的时候,当然是离不开名臣的。晚清时候的八位名臣分别是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和李鸿章。我们选择几位不是很熟悉的人介绍一下吧。

胡林翼,一个被低估的人物,他是晚清中兴四臣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齐名,更重要的是是他多次推荐李鸿章和左宗棠的,这样是不是很厉害?更厉害的是他是湘军的领袖之一,击败了太平天国,他是首功。之后就到武昌,不久之后就咳血而亡,据说是因为看到江面上的洋轮速度快气的,要是真如此,这人的气性够大的。

骆秉章,这位是一位清官,被誉为晚清第一清官,可见此君之清廉。他也是湘军的一个首脑,在平叛太平天国的时候记大功,职位到饿了封疆大吏的级别,但是依然如此清廉,是不是就说明了这个人的品格之高洁?他在同治六年逝于任上,《清史稿》里将他与汉代的诸葛亮和唐代的韦皋并称,可见清廷的重视。

彭玉麟,这个人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他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这个是不是厉害?就任兵部尚书,在军队的建设上还是有自己独到的见地。他还是湘军水师的建立者,他不仅仅是一个武将,还颇通文雅之事,他以画梅著称于世,还有一个诗集传世,可见此人是能文能武,厉害异常。

曾国荃,曾国藩的九弟,也是湘军的领导之一,你发现没有,这些人都是湘军的统领者,他的贡献是破太平天国,因为他是湘军陆军的重要将领,功劳很大,但与彭玉麟有矛盾,你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矛盾吗?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四人都是晚清时期的重臣,并称“晚清四大名臣”。美国总统格兰特更是称李鸿章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宰相俾斯麦齐名。

当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如果不是李鸿章,大清国早就被列强吞食殆尽了。

欧美也相当欣赏李鸿章,认为他是“东方大陆孕育的最伟大人物,综合各方面的才能,亦是前世纪中世界最为独特的英杰人物,论其文,他学识广博见闻丰富,研其军,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有所作为。为这个最古老,人口最繁盛国家民众尽心竭力,他高瞻远瞩,是国际外交中佼佼者。”

李鸿章确实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那个中国正历经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代,李鸿章作为中国清末重臣,同时是将领兼外交官,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慈禧曾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并且在北京为其建祠。清代汉人官员北京建祠者,仅此一人。

早年洋务图强,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李鸿章:“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这是因为,李鸿章终究是清廷的傀儡,其一生共代表清政府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

因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李鸿章一生背负「卖国贼」、「千古罪人」骂名。文革时期,李鸿章的坟被刨,其穿着黄马褂的遗体本是保存完好,结果被群众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直到尸骨散尽。

其实,李鸿章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他认为自己不过是个“裱糊匠”,将一个破屋(清王朝)装饰一新嘘嘘人尚可。偶有小风雨修修补补也能看得过去,但真的遇到大风大雨,破屋必然原形毕露,又岂是一个半个“裱糊匠”所能补补贴贴支撑起来的呢?

这,就是李鸿章,一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矛盾的人,一个处于夹缝中的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408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