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举”是什么意思啊?

东宁市2023-02-12  33

【释义】:科举时代称考中乡试为「中举」

【读音】:[zhòng jǔ]

【近义词】:

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

中第:中选。专指科举考试及格。

登科: 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说“登第”

录取:选定[考试合格者];让注册入学

考中:考试及格而被录取。

【反义词】:

落第:科举考试未中。又指输掉

落榜:试没有被录取,榜上无名

不第:考试不合格。

【造句】:

范进得知中举的消息后,喜得手舞足蹈,不幸跌了一跤,牙关紧咬,不省人事。

中举前的范进捉襟见肘,被他的岳父胡屠户骂了个狗血喷头。

范进中举了,手舞足蹈地乱跑,大家都说他疯了。

他不枉费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是中举了。

中举了便就是大人了,以后要做个清廉的官。

中举,既不是中秀才,更不是中状元。而是中举人。

科举时代一个人从启蒙识字开始,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三级考试出类拔萃者才能获得秀才资格,继而才能参加乡试。

乡试是全省秀才的残酷比拼,录取率5%左右,一般每三年才考一次,其中的优胜者叫举人。

中举之后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是全国举子的大比拼,录取率略高于乡试,考试的优胜者称为贡士。

贡士要全部参加以皇帝为主考官的殿试,殿试只排名次不进行淘汰,全部考生第一名就是状元。

扩展资料:

古代科举考试:

第一个:童生试

其实这是一个入学考试,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够取得生员的资格,而童生试包括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县试、府试和院试,只有全部通过了,才能够参加真正的科举考试。

第二个:乡试

这个考试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秋闱,这个考试是地方上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因为在八月举行,所以才会成为秋闱,只有通过了童生试的人,才有资格参加这个考试,如果考中了,那么就可以称为举人了,或者说称为孝廉,而这个考试的第一名叫做解元。

第三个:会试

这个考试是全国的考试,举办的地点在京城,时间也是三年举办一次,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举人还有国子监的人都可以参加,因为是在春天举办的,所以称为春闱,录取其中三百名,考中了就是贡生。

第四个:殿试

这个考试时由皇帝主持的,参加考试的人称为贡士,是在所有的考试里面级别最高的,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没有落榜的说法,不过会出现三甲,第一名的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举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节。该作品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范进中了秀才,母亲、妻子俱各欢喜,丈人胡屠户到贺,并教训了他一顿.次日,范进又向丈人借旅费应考乡试,被他痛骂及奚落.后来范进瞒着丈人去考试,又被胡屠户训斥.出榜当日,范进因家中没有粮食,只得拿母鸡到市场去卖.同时,报录的人到达范进家报喜,贺范进高中举人.这时,众邻居也纷纷前来贺喜,又送米,又送面,报录人吵着要赏银,母亲只得央求邻居到市集去找范进并向他报喜,但他未敢置信也难以置信.直至范进亲眼看到喜报后,先是大笑说:”噫!好了!我中了!”然后昏厥过去,醒来后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傻里傻气地疯跑,跑着跑着,就跌倒了,淋了一身黄泥,起来后,众人拉他不住,又疯跑上集.众人大眼瞪小眼,都说他是欢喜疯了.老太太哭,娘子愁,众人商讥着治理范进的方法,最后建议由胡屠户掌掴范进以治其疯.胡屠户在无可奈何之下答允治理范进,但他惧怕报应,不敢下手,于是饮酒壮胆.胡屠户大着胆子下手,掌掴范进,使他清醒起来.范进恢复正常后,邻居百般奉承,张乡绅也前来道贺,毕恭毕敬,并给范进银子,还赠房给他.张乡绅走后,范进给丈人几锭银子,丈人向他阿谀奉承,极尽恭维,丑态毕露,与先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407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