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kuāng lú基本释义: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百科:
1、匡庐,指 江西 的 庐山 。相传 殷 周 之际有 匡俗 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2、《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 寻阳 南有 九江 ,东合为 大江 ” 刘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远 《庐山记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际,隐遯潜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 唐 白居易 《草堂记》:“ 匡庐 奇秀,甲天下山。”
3、鲁迅 《热风·估<学衡>》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匡庐书法家是中书协的
匡庐(原名匡成国)养墨轩,1971年出生于古城扬州,当代实力派书法家,中国画创作研究院专聘书法家,进修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系,结业于中国书法院。自幼酷
爱书法艺术,造诣颇深,为求得书法艺术真谛,2014年
进京求师拜友,专业研修书法,师从中国书协副主席。
在汉初,匡俗的父亲东野王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不幸逝世朝廷为表彰东野王的功绩,便封其子匡俗于阳今鄱阳县一部分,号越庐君。越庐君匡俗酷爱道术,弃官入山学道求仙,这座越庐君学道求仙的山,被人们称为庐山,所以庐山又称“匡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