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帽子别称

靠山王杨林2023-02-12  29

古代中国那些喊不出名字的帽子都来数一遍

汉服资讯

2018-10-27

关注

古代中国那些喊不出名字的帽子都来数一遍

“冠”古代是头上装饰的总称,用以表示官职、身份与礼仪之用。冠类在历代的演变中从形式可分为冠冕、巾帻、幞头、帽、盔,笠等,从身份也可分为帝王官吏、文人学士、武职将帅、后妃仕女,布衣、道释等几大类。

冠冕的形成据历史资料及有关记载的推测:冠是古人根据自然界中鸟兽的头形加以模仿、装饰与改制而成。为了礼仪与装饰,古人根据鸟兽的头型改制成冠,将鸟兽的须胡改饰成缨与緌,这是古代冠的基本结构。并用簪贯插在发上使其稳定,用缨装饰在冠上,用緌带垂下使其牢固与美观。冠的质料,在黄帝以前用皮革制成,以后多用布帛制成。(《群书考索》记有:黄帝以前以羽皮为之冠,黄帝以后则以布帛为之,饰以冠冕缨緌之做,皆有所象也。)

秦汉统一全国后,历代的礼仪典制对冠式皆作具体的规定,以明其官职与品位,特别在汉高祖八年有“令严冠服之制”(见《汉书》汉高祖本纪的记载),这是对秦以前历代纷乱的冠制作一统一的规定与定.制i以后历代的冠制基本上是按汉制而沿袭下来,只作简化与适当变换,到唐宋两代,在礼仪典祭等大礼上,仍沿用汉制,只作适当修订,但日常的朝事与公服,便服都被巾、幞头与帽所替用。元代立朝建国后,据元史记载是综合汉、唐,宋与辽金的冠服而制订的,基本上是沿继宋制,明代的礼仪大典仍采用前制,而日常朝事与公服则为折上巾,乌纱帽所替用

1. 小冠(也称束髻冠)

2. 獬豸冠(也称法冠)

3 .进贤冠(也称儒冠)

4. 鶡冠(又称武冠)

5. 高山冠

1、“冠”是专门供贵族戴的帽子;

2、“冕"是中国古代帝王及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员们戴的帽子;

3、“弁”是古代一种尊贵的冠,为男子穿礼服时所戴;

4、“帻”最初在普通百姓中流行,自汉元帝始,贵族也用帻束发;

5、“胄”是古代战士打仗时戴的保护头部的帽子,“胄”是先秦时期的称呼,战国时称为“兜鍪”,北宋时称“头鍪”,宋以后则多称“盔”;

6、“巾”是用来裹头的,以葛或缣制成,尊卑共用;

7、"陌头"是一种平民的头巾,也称“络头、绡头、幧头”等;

8、”笠“是用竹子做的帽子;

9、“头衣”是古代称小孩和少数民族的帽子;

10、“幞头”是北周时期武帝为易于让自己的军队戴用,特意把巾制成有四个角的形状的帽巾。

中国一直以来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而且中国的服饰礼仪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古人戴帽子都有哪些讲究呢?在中国古代,不同等级的人所戴帽子是不同的,而且在不同的朝代,他们的帽子的戴法也有所不同。

一、古代帽子介绍

古代帽子一开始诞生于黄帝时代,当时的帽子并不是像我们现在的帽子用来遮太阳避暑,而是用来彰显一个国家以及朝代中每个人的地位。根据每个人等级的不同会划分成不同的帽子。一开始帽子也不叫帽子而叫做冠或者冕。古代中的冠是指古代男人专属的帽子,但是也不是古代男人都可以戴的一种帽子。正常情况下来说,一些还没有成年的男子是不可以戴帽子的,因为在中国古代的时候,男子在20岁会有一个冠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成人礼。只有成年并且具有一定官职的男子才可以戴帽子。

二、国王的帽子

不同朝代的国王,他们所戴的帽子是不同的。国王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人,那么他所戴的帽子是象征着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利。所以国王所戴的帽子,一般与其他人所戴的帽子是不一样的。 在秦朝时期国王所戴的帽子叫做帝冕,到了汉朝的时候,国王所带的帽子依然是帝冕,但是在外形上与秦朝时期的有所不同。汉朝时期的帝冕长大约只有二寸,宽度仅仅只有七寸,整体上汉朝时期帝冕长度和宽度要比秦朝时期的帝冕宽度和长度都要短一些。然而,帝冕最大的变化就是在我国唐朝时期。唐朝时期经济比较繁盛,人们的思想也比较开放,所以在帝冕风格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三、综述

古人戴帽子是十分有讲究的,不同年龄,不同等级的人所戴的帽子是不同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394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