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当今社会需要具备各种素质的人才,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必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现代法制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法、知法、守法,依照法律从事生产和生活,一切活动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在行为上罚法办事。法律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法制教育,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法制观念的树立,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学校法制教育。一个人的法律素质不会自发的形成,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其培养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灌输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价值观;二是普及法律常识。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应该把重点放在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价值观教育方面。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作为21世纪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没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较高的法律素质,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培养良好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增强公民权利义务和当家作主的责任感,为将来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在社会生活中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减少犯罪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改变我们民族多年来形成的轻视法律的心理、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其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知识包括哪些内容包括人身安全,心理卫生,身体健康等等
大学生学习法律的意义和重要性
高校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当今社会需要具备各种素质的人才,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必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现代法制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法、知法、守法,依照法律从事生产和生活,一切活动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在行为上罚法办事。法律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法制教育,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俱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法制观念的树立,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学校法制教育。一个人的法律素质不会自发的形成,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其培养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灌输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价值观;二是普及法律常识。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应该把重点放在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价值观教育方面。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作为21世纪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没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较高的法律素质,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培养良好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增强公民权利义务和当家作主的责任感,为将来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在社会生活中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减少犯罪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改变我们民族多年来形成的轻视法律的心理、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其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先说具体的法律定义,楼上的同学的过于简单,还要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还要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作用和社会注意法律意思的培养。
与大学生相关的法律,具体一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9980829
2、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以下是相关涉及大学生的法规、规章。
1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20100504
2 中国 *** 教育部党组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向长江大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学习活动的通知 20091109
3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推荐使用《时事报告大学生版》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 20090714
4 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关于印发《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各级专案办和服务单位职责》的通知 20090714
5 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全国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的通知 20090318
6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8年大学生竞赛资助专案的通知 20090122
7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 20090110
8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通知 20081230
9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宣传提纲的通知 20081117
10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二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专案的通知 20080716
11 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专案管理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 20080710
12 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关于开展全国大学生“强国之路,青春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 20080421
13 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专案管理办公室关于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县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 20080318
1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 20071228
15 教育部关于追授李莹同学“全国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的决定 20071122 16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专案的通知 20070925
17 人事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支医“三支一扶”大学生在农村基层服务期间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70712
18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关于印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方案》的通知 20070604
19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全国学联关于举办首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文化节的通知 20051028
20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的通知 20051024
21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协助组织“振兴之旅青春之约”中国(世界)大学生沈阳行系列活动的通知 20050913
22 共青团中央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胡 *** 总书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 20050718
2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通知 20050628
24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关于做好200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的通知 20050426
25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顶赛组织工作的通知 20050415
26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20050410
27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 20050410......
举例说明作为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1、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基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法律意识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在高校,法律基础课是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基本学科。通过教学,法律论文可以让大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学习宪法和其它法律的基本内容。明确宪法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两块,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宪法的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通过对民法、刑法、行政法、婚姻继承法、诉讼法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帮助大学生形成依法办事、同违法的行为和现象作斗争的思想意识。
2、理论联络实际,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社会的实际和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校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并结合自己及身边很多的法律实事进行思考,形成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的第二课堂,理论联络实际,让大学生把在课堂中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充分地运用起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讨论会、专题论坛、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以及旁听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得到教育和启迪。这种既有直观实务又有深层理论的滚动式的校园法制文化活动,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切实可行的渠道之一,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法律现象给予关注的热情和兴趣,增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3、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法制教育的自觉性
一个人只有对社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社会的约束,加强自身的自律性。所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自觉性的重要保证。当代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是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的,在教育中,要善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发展中历史使命,让他们意识到,社会未来是他们的,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这样才能促进他们更自觉地学习法律和运用法律,形成知法、学法和用法的法律意识。
4、重视、完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机制的优劣,对大学生的成长及守法意识的培养有着普遍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不利,将严重影响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首先,家长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人生的启蒙老师,也是其模仿的偶像。家长的个人素质、文化素养和品质是塑造子女良好人格的前提。如果家长平时素质低劣,社会态度不端、粗俗甚至行为恶劣,子女必然把他们的行为模仿并逐渐复制出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因此家长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素质修养。其次,家长应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如果家庭内的氛围庸俗低阶,长期的感染薰陶,直接影响着子女对生活的态度、情趣和个性的形成,而且容易养成子女缺少社会责任感、悖德、冒险的心理,在耳濡目染中放纵变坏,甚至成为罪犯。因此,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最后,家长要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子女。家长要做到对子女不溺爱、不迁就、不粗暴。
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
一、构建大学生法制教育体系、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 高等学校如果想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度,首先就要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现实问
题,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当中。因此, 基本的法律知识与法律素养是当代大学生立足社会所不可或缺
的基本条件。高等学校应该在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方案中,明确 法制常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学校可以考虑从新生入
学教育开始,统筹课堂教学、网路教学、社会实践、案例分 析、课外活动等多个环节,分层次地确立各阶段法制教育目 标。高校要重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队伍以及辅导员队伍建
设,将法制教育全面渗透到学生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当 中。完善制度管理机制,以法制的角度制订和执行高等学校的
各项规章制度,构建与完善法制教育创新体系。要加强法制教 育系统研究,讲求大学生法制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实用性和针
对性,使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科研讨论以及校园文 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主要是指将法律基础课作为
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不 断进行改革和探索。教学中注意解决好教材内容与立法现实脱
节的矛盾,适时补充最新的法律内容。有些任课老师单纯地认 为讲授法律基础就是讲授法律条文,错误地误导学生认为学习
法律基础课程只需要死记硬背法律条文即可。以上错误的教育 教学观念很难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最终将导致学生无
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我们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 加侧重于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培养。要在教学手段上尽
可能地做到生动、多样,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以外,可以积极 地推行视讯教学、案例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 兴趣,最终形成完善的法律意识。
二、完善法制社团建设、丰富法制实践活动、加强法制常 识培训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制意
识以及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强化学生理论联络实际的能 力。在课堂教学内容上,不仅要阐述法律基本的理论、传授法
律的基本知识,更要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典型案例讲解法律条 文,对法制案件进行深入地分析。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第二课
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案件 教育,以达到充实、丰富以及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果。各高
校团委可以通过法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对法律知识感兴 趣的同学组建大学生法制社团,结合高校学生工作实际内容定
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实践活动。法律基础课教师可以结合教 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庭审观摩、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来
增强学生对法律的感性认识。只有不断地参加法制实践,才能 使学生了解自己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最终在遇到困难时学 会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法制意识的培养应该多多鼓励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社会实 践当中去。在法律基础课的授课过程中,可以要求同学们利用
寒暑假社会实践撰写法制意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或法制论文, 从而使其提高自己运用法律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解决实际困
难的能力。法律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大到一个国家的根 本制度,小到日常生活当中的邻里纠纷,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
用法律来解决。因此,高校也要提倡依法治校,要主动引导学 生依据法律条文、运用法律武器来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化解
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各种矛 盾,最终达到学生运用法律进行自治的境界。根据学校实际,
还可以和当地的相关媒体、法制栏目组建立一定的联络,签订 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实践......
大学生应如何培养法律意识
( 一) 高校应营造“依法治校”的氛围 各高等院校应切实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依法治国在高校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拥有一系列的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为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然而学校是否真正作到了依法治校, 学校教育管理中教师权益是否受到侵害, 学生的权益是否得到了应有的维护仍然是目前高校教育管理中一个敏感的问题。事实上高校在进行教育教学以及教育管理的过程中, 以权代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特别是在管理举措和对教职工、对学生的处分问题上, 学校易出现权力滥用, 与以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要求格格不入, 这种不良现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高校应积极营造“依法治校”的氛围。首先, 各高校都有权制定本校的规章制度, 在制定本校的规章制度时必须以现有的法律、法规为依据, 不得自行一套其次, 教育法赋予学校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 学校在行使其权利的时候, 必须严格依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再次, 在日常管理中, 学校的管理举措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处理决定, 必须照章处理, 不因人而异、因人而改, 更不能侵犯学生的权利。各高校在校规校纪方面如能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依法治校氛围, 这无疑会大大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 ( 二) 高校应注重法律课程的开设, 增加课时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大学生必修的、融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于一体的公共法制教育课程, 根据原国家教委《关于普通高等学校“ 两课”课程设定的若干意见》,《法律基础》课的任务是“向大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学原理和法律知识, 并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 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 了解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 。可是该课程开设后的实际效果却不令人满意, 如前所说现在各高校开设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 在有限的课时里老师只能向学生讲授最基本的法学原理和法律知识, 课堂教学的内容很肤浅,加之当前在校大学生大都只重视专业课, 对法律基础课不重视。在这种情形下, 大学生不可能学到系统的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而法律知识的缺乏, 严重制约了法律意识的提高。更为忧虑的是, 从2006 年开始“法律基础”和“ 思想品德”这两门课程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这使法学原理和法律知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程中大大缩减。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迫切需要加强和提高的今天,《法律基础》课程做这样的调整笔者认为是不当的, 应当把《法律基础》课程单独开设, 增加课时, 切实重视起来, 使大学生能在大学阶段真正掌握较为系统的法律知识。 ( 三) 担任法律课程的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由于法律课的教学大部分教师仍采用纯理论知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 纯粹的纯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单一的教学手段, 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教学方法, 理论联络实际, 多采用案例教学, 以案说法, 把法理和案例结合来,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以期收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 还应该充分运用和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聘请司法机关的办案人员来学校讲课, 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 到监狱考察参......
关于学生的法律有哪些?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民事法
如何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资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