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一个典故。
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其中一家比较富裕。有一年,天灾导致田中颗粒无收。穷的一家没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粮食,就给穷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穷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过最艰苦的时刻后,穷人就前去感谢富人。说话间,谈起明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说:这样吧,我这里的粮食还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穷人千恩万谢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后,家里人说,这斗米能做什么?根本就不够明年地里的种子,他们太过分了,既然这么有钱,就应该多送我们一些粮食!这话传到了富人耳朵里,他很生气,心想,我白白送你这么多的粮食,你不仅不感谢我,还把我当仇人一样忌恨。于是,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从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
这就是“升米恩,斗米仇”。
扩展资料:
升米恩,斗米仇是指如果别人在危难的时候你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可如果给人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了依赖,一旦停止帮助,反而会让人忌恨。
参考资料:升米恩,斗米仇
“斗米恩,石米仇”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说当别人遇到危难时,你给他较小的帮助,他会感恩于你。当你经常给他帮助,他渐渐养成了对你的依赖,认为你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一旦哪天你停止帮助,他就会成为你的仇人。现实工作生活中,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
讲个真实的故事。某山区与山下温差有点大,每年山下水稻栽秧结束后,山上才开始栽,因为山上气温低,育秧苗比较困难,绝大多数人都到山下亲戚朋友家借田育秧或买秧苗。还有一些人什么也不准备,到季节去捡山下多余扔掉那些秧苗,个别人也有偷盗秧苗的。现在说的就是这么一家,每年提前让山下亲戚打听谁家秧苗有多余,帮助拔回来放在自己水田里,等亲戚来挑上山去栽。后来有一年,亲戚没有找到多余秧苗,亲戚很不高兴,从此记恨,亲戚来往很少,关系就淡化了。
前些日子,老师给我讲了一件事:某男(涉及隐私,不方便透露姓名)以前工资一直交给老婆,需要零花钱再向老婆要,后来辞职做生意,从此不再把钱全部交给老婆了。于是,他老婆便不愿意了,两口子先是吵架,后来冷战,现在基本上就剩下“夫妻”名义了。
网上看到过讲每天给乞丐钱的故事,以前每天都给,突然有一天不给了,乞丐问他原因,回答他结婚了,乞丐说不能因为你结婚断了我的口粮。故事后面说乞丐杀了那位先生“断财路”的妻子。当然,我更相信这只是一个故事,并没有真正发生过。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说的就是救济人只能救济一时的急难,不能长期救济穷人。眼下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搞脱贫,是不是应该对贫穷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扶贫先扶志。不能出现反复,更不能让一些好吃懒做的人,养成对政府、企业的依赖,坐等扶贫财物送到家。
施恩者应该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的人应该懂得感恩,尽快努力发展自己、发家致富,回报社会。
(配图源自网络)
升米恩,斗米仇是指如果别人在危难的时候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可如果给人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了依赖,一旦停止帮助,反而会让人忌恨。原话是:斗米养恩,石(dàn)米养仇。
就好比接受救济的人,习惯了之后往往认为救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自然不会考虑自己去干点什么,靠自身的劳动来获得食物。如果你后来发现他已经恢复了劳动能力,你不救济他了,他就会对你记仇。这是因为,对方把原本你爱心资助的东西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就是斗米恩,石米仇。指得就是对别人的帮助,让其形成了依赖,由感激变成了理所当然,以至于最后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