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号,简称书号,即ISBN,最直观的就是书的封底的条型码和那一串数字。是由新闻出版总署分配给各个出版社的。
ISBN,是专门为识别图书等文献而设计的国际编号。ISO于1972年颁布了ISBN国际标准,并在西柏林普鲁士图书馆设立了实施该标准的管理机构——国际ISBN中心。现在,采用ISBN编码系统的出版物有:图书、小册子、缩微出版物、盲文印刷品等。
扩展资料:
图书出版号的发展:
2002年1月,我国对中国标准书号(GB/T 5795-1986)进行了修订,删除了图书分类/种次号部分,中国标准书号等同采用国际标准书号结构。
2006年10月18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颁布了《中国标准书号》(GB/T 5795-2006)国家标准,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出版社应将其于2007年1月仍会流通使用的ISBN-10书号(包括存货清单上的图书),转换为ISBN-13格式。2007年1月1日之后出版的新书,必须编配新的ISBN-13位书号。
1976年,中国香港引入国际标准书号系统。至1986年,中国大陆引入国际标准书号系统。其后的1989年,中国台湾引入国际标准书号系统。
2000年因澳门政权移交,澳门由原来的国家、语言或区位代码“957”改为“99937”。2007年1月1日,国际标准书号的格式由10位修订为13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标准书号
书号:是专门为识别图书等文献而设计的国际编号。
书号的作用:
1、把一本书同另一本图书区分开来的字母和数字。
2、合法出版书籍的统一编号。
3、如果没有书号,就成了内部资料,内部资料是不允许定价的,也不允许销售。
扩展资料
中国书号标准:
1982年中国参加ISBN系统,并成立中国ISBN中心。中国标准书号自1987年1月1日起实施,至1988年1月1日完全取代原用的统一书号。
中国标准书号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ISBN,是主体部分;第二部分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基本大类类号和种次号。
类号与种次号之间用中圆点(·)隔开。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两行排列,也可用斜线隔开,排成一行。例如ISBN 7-144-00316-X/TP·34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