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仁(Tsou;Cou)在早期文献中称为“曹仁”,是高山族的一个族群。日本人称之为“阿里山番”(指居住在阿里山的邹仁)。但这一族群认为译名与他们民族语言的本义有误,并于1999年要求将其专有名称定为“邹仁”。邹人分布在南投县、嘉义县、高雄县,人口6000余人。这个民族分为三个语言群:阿里山群(邹语)、思思屯群(沙河路阿语)和建在吴群群(卡纳布语)。
基本信息
邹人可分为南邹和北邹。南邹是指南方的卡纳卡纳夫和沙阿罗乌斯,北邹又称阿里山邹。有特富叶、大邦、伊姆珠、卢浮都,四家俱乐部中,伊姆珠、卢浮都是以此为蓝本。目前,阿里地区有八个村庄,莱吉、李佳和乐业县隶属于特富耶社。梅辛、茶山和山梅隶属于大邦社。
其生产方式以山地农耕为主,狩猎、捕鱼、饲养牲畜为辅。狩猎曾经是主要的生产,现在仍然在祭祀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限制以及保护野生动物观念的兴起、森林公园的建立、猎物的减少等因素,很少有人以狩猎为生。主要农作物有谷子、早稻、李、李、桃、姜、红薯,其中以竹笋为主产。特色作物有香菇、板栗、棕榈、油桐、山茶、艾雨子等。爱好是小米酒,洋芋酒,竹筒饭,烟草。邹人的生活比较简朴,或者说比较艰苦,但非常重视仪式,人人能歌善舞是一大特色。
历史
阿里山系列《亲近邹族》认为,阿里山的邹人最早于3000年至4000年前到达台湾省岛,他们相信所有的人类都是邹神所创造的。传说中的大洪水之前,邹族一直活动在建安平原,后来由于生活习惯和对狩猎环境的适应,逐渐迁入山区。
魏惠林、、林恒立《台湾省省同治手稿卷八同治、曹氏宗亲》认为,1650年荷兰人台湾省地方人民户籍表中,大邦、特夫耶两大社团,均有Tapangh、Tivora之名。王松山的《阿里山邹族的历史与政治》认为,虽然“族群归属和社会文化内涵尚不可知,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370年前这两个地方就已经建立了部落。”
地理分布
可分为阿里山邹雅(Tapagu-Tufuja和Lututu)、卡纳布和沙阿罗乌斯。
人口主要分布在嘉义县阿里山乡,其次是高雄县三民乡,分散在高雄县桃园乡和南投县信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