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服的最外层能够保护宇航员免受来自太阳的有害射线和微流星体的伤害。微流星体是一些宇宙尘粒,飞行速度和子弹差不多。
透明的塑料头盔也有抵御辐射和微流星体的作用。
头盔的周围有一层流动的氧气,这样,面罩就不会变得模糊不清。
宇航服的中层就像一个充了气的气球,它轻轻地贴着宇航员的身体。个头小一点的宇航员在宇航服里有一种晃晃荡荡的感觉。
在宇航服内层柔软的衬里中排列着充满液体的细管,它的作用是调节宇航员的体温。
背包能够提供纯氧让宇航员呼吸,并且排出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氧气罐里的氧气可以供宇航员使用 7 个多小时。
宇航员戴上硅树脂橡胶手套,双手可以有触感。
宇航服里还有各种各样存放液体的小装置,比如用来喝水的软管和收集尿液的管子
一套宇航服价值大约 1100 万美元,背包和控制部件就占了其中的 70%。
宇航服不仅能提供一整套生命保障系统,还能抵御来自太空的各种危险。
1,提供防护作用:隔热保温,保压,,,2,防辐射,保护身体不受各种射线的损伤
3,提供短时的维持生命的各种资源,包括氧气,水等,,,
4,提供通讯设备
宇航服的设计者们把宇航服制成多层的套服,一般至少有五层。
与皮肤直接接触的贴身内衣层又轻又软,富于弹性,勇气传热,褶缝越少越好;内衣上还常安有辐射剂量计,以监测环境中的各种高能射线的剂量,避免宇航员误入危险的高辐射区。它还配备有生理监控系统的腰带,可测定心率,体温等生理情况。
第二层是液温调节服,衣服上排列有大量的聚氯乙烯细管,调节温度的液体通过细管流动,并由背包上的生命保障系统来调节控制液体的温度。宇航员可用手选择三个档次的温度——27摄氏度、18摄氏度和7摄氏度。
第三层是有橡胶密封的加压层,层内充满了具有相当一个大气压的空气,以保障宇航员处于正常的压力环境下,不致因压力过低而危及生命。
第四层是一个约束层,它把充气的第三层约束成一定的衣服外形,同时也协助最外一层抗御微陨星的袭击。
最外层通常用玻璃纤维和一种叫“特氟隆”的合成纤维制成,它们具有很高的强度,足以抵御像枪弹一般的微陨星的袭击;另外还加有可吸收呀遮挡部分宇宙射线的防辐射层。
宇航服一般都很重,为便于宇航员的行动,各个重要的关节部位都要求有较高的灵活性,常需加设特别柔软的护垫。
如此复杂的结构,技术要求十分高,所以宇航服成了世界上最昂贵的服装,这种服装不仅昂贵青天十分笨重,对宇航员来说,宇航服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据说第一个穿上宇航服进行太空行走的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虽然总共只穿了12分钟,就被轻得汗流浃背。而头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则抱怨说:“我有一半精力花在对付笨重的宇航服上。”
舱内大约20万左右人民币左右;舱外大约2亿元人民币。宇航员的航天服都是用特殊的材料制成的。一般都分为几个层面。一共需要1000多到工序。相对的复杂。一套舱内的宇航服一般需要20多万的人民币。重量为20公斤左右。一套舱外的宇航服的造价通常需要2亿多的人民币也就是3000多万美元。重量也达到了120多公斤。因为在舱外的宇航服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可以维持宇航员生命的系统所以造价非常的昂贵。
拓展资料:
航天服(spacesuit)是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个人密闭装备。可防护空间的真空、高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在真空环境中,人体血液中含有的氮气会变成气体,使体积膨胀。如果人不穿加压气密的航天服,就会因体内外的压差悬殊而发生生命危险。 航天服是在飞行员密闭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功能服装。早期的航天服只能供航天员在飞船座舱内使用,后研制出舱外用的航天服。现代新型的舱外用航天服有液冷降温结构,可供航天员出舱活动或登月考察。
第一代
近代的航天服是1961年在美国问世的。当年5月阿仑·谢泼德第一个成功地进行了美国最早的载人航天飞船计划——水星计划的亚轨道飞行。飞行所用的航天服,是由当时美海军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穿着的MK-4型压力服加以改进的。这种航天服由氯丁橡胶涂在布上的防护层和经过氧化铝处理的强化尼龙的内绝热层叠合而成,肘和膝关节部分缝入了金属链,容易弯曲。但是,当内压提高时,航天员难以活动身体。
第二代
60年代中期在实施“双子星座”计划时,美国又开发了第二代航天服。这种航天服在封入空气压的压力囊外蒙上了一层用特氟纶混纺材料织成的网,即使空气压使航天服整体膨胀也容易弯曲。由于“双子星座”计划要求航天员进入太空在轨道上作会合或入坞的活动,所以这种航天服具有极佳的运动性。
第三代
第三代航天服是实施阿波罗计划时使用的航天服。月面活动与浮游在太空活动的情形不同,必须一边步行在遍地皆是岩石的月球表面,一边弯下身体采取岩石标本。再者,要求保护航天员能经受强烈的太阳光辐射,以及使从天而降的微小陨石砸在身上也不致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