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

龙字成语2023-02-11  67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 ,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他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 代表作有《我是猫》《野分》《草枕》等 经典语录:静为之性,心在其中矣,动为之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灭,心灭性生。 人物经历 1867年(庆应三年)2月9日,夏目漱石出生。夏目家在江户地方有庞大势力,金之助身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于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双亲并不希望这位幺儿的降生,所以出生后一度被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便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此后因养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影响而经常迁居。十岁时才总算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这样的幸福日子极其短暂,父兄一向与他不睦,并对他浓厚的文学志向不以为意;其母在他十五岁时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岁时就已离家开始其外宿生涯。这些遭遇相信对于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 1888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与同学--后来的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结为挚友,22岁那年,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就在这年,首次使用“漱石”为笔名。这个颇具汉学意涵的名字据说其典故取自于中国的《晋书》孙楚传。 1916年,因罹患糖尿病接受治疗,同年12月9日因大量内出血去世,葬于杂司谷墓地。夏目漱石死后将他的脑和胃捐赠给东京帝大的医学部,他的脑至今仍保存在东京大学。 东经日语

        夏目漱石是学贯东西的文学大家。

        夏目漱石自幼喜爱汉学,少年时期曾在二松学舍(今二松学舍大学)学习汉学。关于夏目漱石的汉学水平,弟子小宫丰隆曾在著书《夏目漱石》中提到:夏目漱石进入二松学舍后从二级第二课开始学起,目前留有三级第一课和二级第三课的两张资格证。

        那么二级和三级大概是怎样的一种水平呢?我们可以看一下《二松学舍百年史》中所记载的当时的教材目录:

        三级第三课日本外史、日本政记、十八史略、国史略、小学

        第二课靖献遗言、蒙求、文章规范

        第一课唐诗选、皇朝史略、古文真宝、复文

        二级第三课孟子、史记、文章规范、三体诗、论语

        第二课论语、唐宋八家文、前后汉书

        第一课春秋左氏传、孝经、大学

          一级第三课韩非子、国语、战国策、中庸、庄子

        第二课诗经、孙子、文选、庄子、书经、近思录、荀子

          第一课周易、老子、墨子、明律、令义解

        太难了,以至于我选择狗带…

          当然,只是几张资格证和课程表,实在难以让我们具体领略夏目漱石的汉学才能。作家的水平还是需要用作品来反映。下面是夏目漱石作品中的一段文字:

        母亲在额头内侧皱起八字纹,老实地等甲野答话。甲野拿起铅笔在纸上写下“乌”字。

        “很难说。”

        “乌”字变成“鸟”字。

        “你如果愿意娶媳妇就好了。”

        “鸟”字变成“鴃”字。下面再添一个“舌”字。甲野写完后抬起脸说:“让藤尾决定吧。”

                  (出自《虞美人草》十五章)

      所以“鴃”这个没见过的汉字是?

      “鴃”字出典于《孟子•卷五•滕文公上》中“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於曾子矣”一句。其中,“鴃舌”被用来比喻语言难懂。

        可见夏目漱石对知识的掌握绝不仅仅停留在字面,同时也将所学活用到了作品当中。

        关于西学上的成就,众所周知,夏目漱石曾就读于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英文科学习,此后亦留学英国,随后返回母校教授英国文学。

      夏目漱石自己曾在书信中说过:

      “我的汉文水平和英语水平相差不多。”

      既然我们知道夏目漱石的汉文水平很NB了,那么同理可证…

      自然,还是要举个例子:

        不久,传来更换书籍的“咯嗒”一声。甲野取出已翻脏的那本日记开始写——

      “他们欲对吾施恶,同时不允许吾视他们为凶徒,亦不许吾与他们的凶暴对抗。他们曰,不屈服,即妒吾。”

      甲野写完这段细字后,又在后尾用片假名添上雷奥帕蒂的名字。

      (出自《虞美人草》第十五章)

        这里的雷奥帕蒂是十九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作为英国文学研究者,夏目漱石对欧洲文学也十分熟悉,不得不说是学术大家。

      这种丰厚的学识自然也成为了漱石小说的一个助力。俯拾可见的典故丰富了内容,华丽的辞藻修饰了文本,这种内外兼备的小说自然更容易受人喜爱。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369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