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及其影响


内容:

西周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宗族之法,也称族规。

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的传统习惯.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把原有的宗族之法系统化,并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我国夏朝时就已确立王位世袭制,但也有"夫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区别。

商朝末年才完全确立了嫡长继承制.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

影响:

1、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减弱。

扩展资料:

宗法制与宗法观念的关系:

无论是西周的宗法制还是后来的家国一体、忠义孝悌的观念,都与血缘亲疏和宗族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

宗法制的出发点是维系宗族制度,维护血缘亲疏远近的秩序和家族内部的稳定,而传统观念之中关于孝悌的文化,实际上也是出于维系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人际关系,维护以血缘家族为纽带的秩序的目的。

影响至今的亲属称谓,实际上也正是区分宗法制影响下的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具体体现。

宗法制的作用:

1、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2、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紧密结合,是指分封时根据宗法制所确立的亲疏远近来确定分封时的地位和身份。

分封制是具体的政治制度,对应权力和财富的分配情况;而宗法制则决定了这些财富和权力如何以分封制的形式来分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周宗法制

      众多周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进一步完善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宗法制源于原始氏族社会的血缘纽带关系。

      按照宗法制度原则,大宗、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各级奴隶主贵族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从“同姓不婚”的传统出发,用婚姻关系把异姓贵族结合起来。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整个国家宛如一个庞大的家族系统,形成了政权和族权的有机结合。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有效地起到了维系社会、政治秩序的作用。这也是周朝政治有别于后世的一个重要特点。

      宗法制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诸子、诸弟的继承权争端,成为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到春秋时期,尽管宗法制度已经崩溃,但宗法观念对后世的思想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以后,统治阶级利用并改造了这种制度,用以维护封建统治。这种宗法思想和制度,在我国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

“宗法”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宗族之法,也称族规。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的传统习惯。

宗法制的内容

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的传统习惯。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把原有的宗族之法系统化,并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宗法制度。

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天子按嫡长继承制世代相传,是天子"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这些诸侯也是按嫡长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非嫡长子则由诸侯分封为卿大夫。诸侯对于这些卿大夫来说,又是"大宗",依次类推。大夫以下又有士,士是贵族阶级的最底层,不再分封。在这样的情形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

宗法制的核心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我国夏朝时就已确立王位世袭制,但也有"夫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区别。商朝末年才完全确立了嫡长继承制。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368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