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不易开展,它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各方面能力要求较高,整个活动场面教师不易把控,这导致很多幼儿园更愿意着力发展语言、艺术等传统的、反响热烈的领域。科学区角游戏的出现可以缓解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颓势,科学区角游戏将科学教育寓于科学游戏之中,情节性、趣味性更浓,能引发幼儿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习惯,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区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我们要结合《大纲》要求和《指南》精神,结合幼儿的年龄和认知规律来制定活动的目标,活动的设计、材料的投放都要围绕目标进行。内容的选择上要新颖有趣,贴近幼儿生活,如磁铁特性、摩擦起电、水的浮力等。
三、关于科学区的环境创设
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合理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教师要在语言上让幼儿感觉放松,运用语言帮助幼儿将直观形象的认识上升到抽象逻辑。在区域活动这个游戏的平台上,幼儿可以增长知识、获得经验、学习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尝试、努力探究的好习惯。
四、关于科学区的材料投放
材料是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游戏主体间互动的基础和媒介,在区角游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材料的投放要遵循“幼儿感兴趣、有目的、可操作、有层次、能变化”的原则,此外,科学区角的材料尽可能自然,可以是身边易得的、卫生的、安全的、可利用的材料。材料的组合要关注幼儿的核心经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幼儿“最近发展区”,方便幼儿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此外,科学区角应投放不同的辅助材料,用于促进幼儿的思维发散,如摩擦起电的实验,除了提供玻璃棒、碎纸屑、毛巾外,还应提供毛线、丝绸布等,让幼儿探索不同材料摩擦玻璃棒能否起电。
五、科学区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科学区活动中,教师应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究,教师的指导策略可分三步走:第一步,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让其主动探索第二步,教师采用“等待”、适时“点拨”、巧妙“引导”等手段,推动幼儿深入探索第三步,教师应及时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强化幼儿的探索兴趣。
科学区和益智区不一样的,因为教育领域有一些教育话题,与科学无关。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很好奇。在科学领域,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自我操作、操作、探索、尝试和发现的过程中,儿童锻炼手和大脑的能力,感受物体之间的差异。
从儿童的认知水平来看,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且大多依赖于感官感知。儿童周围物质世界中物体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味道为儿童的感官感知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材料应反映所学概念的属性特征,并能将所学概念转化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儿童对概念属性的感性体验丰富。
扩展资料:
儿童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材有时属于集体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根据本班儿童的基本发展水平,确定的阶段教育目标,并随着集中教育活动的开展,制定科学区的具体教育目标,安排活动内容,及时补充操作资料。
2、丰富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活动中,教师应保证孩子们在丰富的材料中进行探索和发现,因为在活动中提供充足的材料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有效减少孩子们的“无所事事”和相互纠纷等现象。
在提供材料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儿童的不同能力,从而反映出活动材料的水平。
在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儿童的“近期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儿童能够选择适合自己操作和探索的材料和方法,有效地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3、兴趣与灵感相结合的原则。
儿童天生好奇心强,尊重和支持儿童对物质的自发兴趣,使儿童的探索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活动中设计出新颖有趣的素材,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使孩子们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和操作活动,促进孩子们记忆、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育儿实践能力。
4、低结构与安全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