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月楼不在故宫,现在叫做新华门。
新华门(Xinhua Gate),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西段,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中南海的正门,也是中国最高行政权力的象征。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皇帝在西苑南修建宝月楼。民国二年(1913年),宝月楼改建为北洋政府总统府的大门,并更名为新华门。1949年后,新华门成为中南海的正门。
新华门是一座古典风格琉璃瓦顶雕梁画栋的二层明楼。楼的上层,四周槅扇,朱栏护廊,给人以开朗典雅的感觉。石青地金字楷书“新华门”三字棋匾,悬挂在楼前檐下。金红交辉的大型国徽高悬在二楼檐际。
修建过程
新华门所在的位置原来只是皇城南城墙,并没有“门”。新华门的开辟,要追溯到民国初年袁世凯任大总统时的1913年。当时临时国会决定以中南海为大总统府的所在地,中南海是清代皇宫的“西苑”,只有与紫禁城西华门相对的西苑门,没有面南的正门。
而按中国传统,府邸的正门都要开在南面,所以就必须在西长安街的皇城墙上开辟一个坐北朝南的正门,于是将位于中南海南墙内仅几米处的宝月楼改建为大门。改建后的宝月楼,被命名为“新华门”。这就是新华门开辟的过程。
众所周知,清朝皇帝的后妃们都分居在东西六宫之中,像是翊坤宫,延禧宫等这些宫殿,有些宫殿都住着好几个妃子,不过一个宫殿中也只有一个主位。然而在乾隆所有的嫔妃中,唯有一人是例外,她就是香妃。香妃不住在东西六宫,而是住在皇上专门为她所建的宝月楼。《如懿传》中皇上专门为寒香见建造宝月楼供她居住,但是宝月楼有什么可怕的?故宫里的宝月楼最早是怎么建成的?《如懿传》中皇上十分迷恋寒香见,那模样就像是着了魔障一样。明知道寒香见心中忘不了自己已亡的未婚夫,但皇上还是强硬的把寒香见留在了宫中。为了讨好她,乾隆把宫里所有的好东西都往寒香见那里送。一开始他是安排让寒香见住在承乾宫的,但是乾隆后来想着,他要给寒香见最好的东西,于是专门命人打造了一座宝月楼,专门供寒香见居住。
为了一解寒香见的思乡之情,乾隆还在对着宝月楼的不远处,按照寒部的规格建造了一座佛庙,将寒香见家乡里的老弱病残都接来京城居住。
可能很多人看到《如懿传》中这一段的时候,会觉得这样的剧情设定有点太夸张了,其实历史上宝月楼还真跟乾隆的香妃有关。宝月楼其实就是一座普通的能够登高望远的宫殿,没有什么可怕的。宝月楼建造于乾隆二十三年秋季,而香妃是乾隆二十五年入宫的,虽然宝月楼当初不是专门为香妃所建,但是宝月楼对面的清真寺的确是乾隆为香妃建成的。
当时乾隆担心香妃在宫中会思念她的家乡,于是按照新疆回部的风格命人打造了清真寺,使得香妃站在宝月楼上就能够眺望到自己家乡的景观。乾隆对香妃的情谊不光如此,他还下令让香妃家乡百余户的男女老少,移居长安街居住。看来《如懿传》中乾隆对寒香见的痴迷在历史上是有迹可循的。
乾隆为香妃修建的楼叫宝月楼。宝月楼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传说是乾隆为他的一位维吾尔族妃子香妃所建。经过一百多年的变迁,已经成为中南海正门——新华门。
宝月楼相传是为香妃所建,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春季,完工于当年秋季。乾隆皇帝在《御制宝月楼记》中讲述了建造宝月楼的缘起:因为南海的南岸是背靠着皇城的狭长地带,原来没有宫室,从瀛台上望去过于空旷,缺乏景观,所以要在那里建造一座楼宇。
乾隆说,此楼建成后是临水赏月的佳处,颇有月中广寒宫的意境,所以命名为宝月楼。登上宝月楼,可以北眺三海、南观街市、东看紫禁、西望远山,乾隆还为宝月楼题写了匾额“仰观俯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