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剑之一赤霄剑,它的来历是什么?

贝塔值2023-02-11  43

赤霄剑是汉高祖刘邦的佩剑,刘邦起势前不过是现在社会上的小混混。然而得赤霄剑后,却 “斩白蛇、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无不体现这把剑的神奇!对于赤霄剑的文献记载非常丰富,因为毕竟是汉高祖的佩剑。陶弘景 《古今刀剑录》:“ 刘季 在位十二年,以始皇三十四年,于南山得一铁剑,长三尺,铭曰‘赤霄’,大篆书。”

《西京杂记》云:‘汉高帝斩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刃上常若霜雪,光采射人,盖即《广雅》所谓断蛇也’。

赤霄剑现代还原版,这远没有原版奢华,但是可以感受一下。这里很清晰的说出了赤霄剑的产地:南山,生产时间:始皇34年,剑长:三尺,以及剑名的来历及所用的篆刻字体。

并且这把剑还非常具有经济价值,宝剑上镶嵌着七彩珠,九华玉作为剑柄的饰物,跟剑刃的寒光相互呼应!虽然我们知道刘邦得天下可不仅仅靠着一把剑,但是我们相信“赤霄剑”是刘邦下定决心剑指天下的催化剂。

赤霄剑的铸造者不详,这把剑是帝道之剑,相信关于这把剑大家应该都知道它的由来,刘邦携赤霄剑怒斩白蛇起义,此剑因为剑身有着赤霄两字,因而被称之为赤霄剑。

赤霄,十大名剑之一,是帝道之剑。汉高祖刘邦所得,剑身镌刻两个篆字:赤霄。长三尺,刘邦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得于南山。汉高祖刘邦凭此剑于大泽怒斩白蛇,开始其帝王一生。起义时由铸剑师打造的青铜剑。剑身仿秦剑。

秀有花纹、饰有七彩珠、九华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宝剑,剑身镌刻两个篆字:赤霄。“斩白蛇、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都指这把剑。

赤霄剑,又名斩蛇剑,是汉高祖刘邦在秦末民变中“斩蛇起义”所用的剑,这个典故估计大家都知道。

秦末刘邦以亭长身份押解犯人到骊山,途中有不少人逃脱,因为当时犯人逃脱是重罪,刘邦干脆自己也率领十几个囚犯逃亡,一同起义,却路遇一条大白蛇挡路,刘邦一怒之下,就提剑把蛇斩杀了,但后来出现一个老妇人啼哭,自称:“我儿是白帝之子,却被赤帝之子杀死了。”随即消失。因为秦始皇的先祖秦襄公说自己是白帝的后裔,众人都认为刘邦被赋予取代秦朝的天命,是为“斩蛇起义”。

根据《通典·卷六十三·礼二十三·沿革二十三·嘉礼八》记载:汉高帝入关,得秦始皇白玉玺,佩之,曰传国玺,与斩蛇剑俱为乘舆之宝。韨承秦制,用而弗改,加之以双印、佩刀。

也就是说刘邦灭除项羽,建立汉朝后,斩蛇剑与传国玺一起成为汉朝皇帝的至宝。

对于这把剑的后续,《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六》有记载,武库火,华惧因此变作,列兵固守,然后救之,故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尽焚焉。时华见剑穿屋而飞,莫知所向。

西晋时,斩蛇剑被收藏在武库之中,一次武库起火,张华害怕有人因此乘机作乱,便派兵把守在武库四周,然后才救火,武库中所收藏历代的宝物及斩蛇剑、王莽的头和孔子的鞋子等都被烧毁了。当时张华看见斩蛇剑穿透屋顶飞了出去,不知去向。

总结

赤霄剑是刘邦早年起义时,就佩戴的,后面在统一之后,该剑也成为了至宝。不过看后续资料的记载,该剑在一次意外中消失了,说是飞向天空,其实大概率就是在意外中被毁了。

赤霄剑在英国大英博物馆。

赤霄,十大名剑之一,是帝道之剑。汉高祖刘邦所得,剑身镌刻两个篆字:赤霄。长三尺,刘邦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得于南山。

汉高祖刘邦凭此剑于大泽怒斩白蛇,开始其帝王一生。起义时由铸剑师打造的青铜剑。剑身仿秦剑。秀有花纹、饰有七彩珠、九华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宝剑,剑身镌刻两个篆字:赤霄。“斩白蛇、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都指这把剑。

随着朝代更迭这把曾陪着主子血战沙场的宝剑,辗转落到清王朝统治者的手里,起初他被收藏在圆明园。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曾火烧圆明园并掠走中国大量珍贵国宝,而櫑具剑就在其中。

现如今,这把原本属于中国的古代名剑只能落寞地躺在英国大英博物馆内供人参观,想要追回国宝困难重重。英国人曾做过一个测试,朝放在赤霄剑剑刃上的头发丝吹口气,发丝竟然就能断成两截这让他们感觉很不可思议,赤霄剑经过这么久时间还能如此锋利。

汉剑作为最后的战场使用剑,在中国刀剑历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参照博物馆里的汉代出土文物,其具体形制通常一米一以下以单手剑为主,一米二以上则双手为主。设计通常体现着秦汉时期粗犷大气的风格,平直的剑身是为正气,狭长的剑刃是为霸气。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340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