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饮茶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第一茶。在中国,根据陆羽的《茶经》“饮茶之源,始于神农”,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凡是与农业、植物有关的事物,总是归于神农。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开始探索茶,但在秦时期,茶更多的是王公贵族的专属,并没有得到更好的传播。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开始在中国盛行。佛学大师在探索和理解佛学的时候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有杂念,而茶恰恰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使人的内心对明澈更加通透。喝茶在佛教徒中变得流行起来。相比魏晋南北朝的动荡局势,战乱不断,百姓举步维艰,生存还是个问题,不会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茶。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中,唐朝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到了唐朝,国富民安,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茶开始逐渐深入大众。在这个过程中,一批文人、诗人、儒生开始深入研究茶,尤其是陆羽。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叶专著,被后人誉为茶叶百科全书。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茶道,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唐代时期,初步形成了内容多样、内涵丰富的茶文化机制。
南宋时期,茶文化达到高潮,民间出现了专业的品茶社。朝廷还设立专门的茶事机关,皇帝用茶拉拢王公大臣;在民间,也形成了各种茶。有人迁徙,邻居献茶,客人来了,拜元宝茶,结婚时奉茶,结婚时点茶,和舍友分茶。人们之间发生了一场茶战。日本流行的茶道也在南宋时期漂洋过海。
宋代以后,茶文化开始衰落。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北苑宫茶园,不再设皇家茶园。散茶正式形成。散茶真正在全国推广开来,人们喝茶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唐代和南宋时期还没有达到鼎盛时期。17世纪,西方列强用枪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茶文化传入西方国家,并逐渐风靡世界。
建国后,茶文化不再是单一的文化机制,而是融入了更加丰富的思想。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结合得到加强,形成了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文化机制。茶歌艺术和茶乐艺术也应运而生,让茶文化更加符合我国的社会现实。